Workflow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没有真正的赢家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 36氪·2025-08-15 11:50

赛事概况与核心目标 - 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5—17日在国家速滑馆举办 参赛方涵盖127个品牌、500余台机器人 包括全球16国280支队伍(192支高校队和88支企业队)[4] - 赛事核心目标并非决出名次 而是通过竞技规则倒逼技术突破 以市场关注反哺产业发展 推动企业明确技术迭代方向和产品落地场景[1][5][17] - 比赛项目设计聚焦短程爆发力与群体协同 包括百米、跨障、跳远及多机足球赛 表演赛和场景赛侧重实用技能与智能化水平探索[4] 技术路线与行业动态 - 控制方式允许遥控与自主双轨并行 自由体操、舞蹈类项目强制要求完全自主控制 体现技术路线的多样性[6] - 宇树科技H1系列机器人表现突出 在1500米决赛中获第一名 赛前其冲刺速度已超越人类水平[7] - 行业存在"遥操"与"自主决策"两种技术路径 前者侧重人机协同与本体性能 后者侧重环境感知与算法规划 二者均围绕场景需求构建解决方案[7][8] 商业化与场景落地 - 赛事表现直接推动商业化订单 例如松延动力凭借马拉松赛事优异表现上半年获2000台订单 加速动力因足球世界杯夺冠创单月交付120台纪录[9][11] - 落地场景明确分为三大维度:体育赛事型经济、艺术展演(如商场引流、艺术创作)及应用场景(工厂、医疗、服务业)[13][15][16] - 应用场景强调工作流闭环能力 例如工厂需完成搬运与码垛全流程 医院需实现药品分装 酒店需覆盖迎宾至清洁 标志机器人从工具属性向系统角色转变[16] 群体协同与产业影响 - 多机协同项目(如足球赛、群体舞蹈)考验实时感知与任务分配能力 每增加一台机器人决策维度大幅提升 形成"1+1>2"的合力效应[11][12] - 优必选Walker S1在极氪工厂进行多机多任务实训 优艾智合与擎朗实现跨机型生态协同 体现群体智慧雏形[11] - 赛事IP化具备商业化潜力 例如加速进化通过足球课程进入高校、中学教育市场 其"机超"活动实现700张售票、多赞助商与3亿+次曝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