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临港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出租正式接单:稳步推进规模化商业化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进展 - 上海临港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出租车于8月1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运营 服务覆盖主城区58个点位 营运时间为每日8时至20时 可通过"临港出行"小程序预约[1] - 目前收费规则为小于5公里起步价16元 超过5公里里程费用4元/公里 无其他费用[1] - 临港新片区累计开放551.7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22家企业364辆车开展各类测试 向5家企业41辆车颁发无驾驶人路测牌照 其中14辆已取得示范运营资质[6] 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 - 临港新片区在全国率先出台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实施细则 明确申请和受理流程 开通线上线下双通道办理[6] - 发布两项管理类标准《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车身标识及装置要求》和《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员培训和管理规范》 构建全国首个全周期管理制度体系[7] - 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公安交通安全监管平台 实现路线审批 异常预警 应急处置等功能 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安全抽查[7] 示范运营牌照发放 - 上海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涉及百度智行 大众交通 小马易行等8家企业[4] - 牌照覆盖智能出租与智能货运两大业态 将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4] 应用场景拓展 - 除主城区运营外 临港已开展主城区到浦东机场的高快速路示范应用 探索智慧接驳商业落地路径[7] - 开设通勤 高校 医疗 旅游等定制公交班线 实现上车即入院 上车即入校[8] - 智能重卡方面打通"一站一桥一港"集装箱转运全自动化作业链路 形成物流集散新样板[8] 未来发展计划 - 临港新片区将深化"产业-场景-制度"三联动机制 发挥政策先行先试和应用场景全覆盖优势[8] - 持续完善政策标准体系 加强安全监管 推进无驾驶人示范运营规模化和商业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