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减少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减少[1] - 销量微增但营收与净利润"双降",出现"量价背离",指向高端产品销售欠佳[1] - 高档产品收入同比增速仅0.04%,主流产品收入同比下滑0.92%,经济型产品收入增长至1.96亿元但占比不足3%[3] - 西北区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长1.75%,中区收入35.32亿元同比下滑0.7%,南区收入24.79亿元同比下滑[4] 产品结构 - 产品按价格分为三档:8元及以上为高档,4-8元为主流,4元以下为经济型[3] - 高档产品收入52.65亿元,主流产品31.45亿元,合计占比达97.72%[3] - 推出乌苏大红袍精酿1L装、龙井绿茶茶啤精酿1L装等新产品,跨界无酒精饮料赛道[5] 市场环境与渠道变化 - 高端啤酒消费减弱与"禁酒令"等因素相关,线下餐饮场景减少影响现饮渠道[4] - 即时零售渠道增长显著,美团歪马送酒成交额同比增长160%,精酿啤酒销量增长[5] - 非现饮渠道罐化率提升29%,乌苏、1664、嘉士伯等产品罐化率保持双位数增长[8] 区域战略与投资 - 华南市场2024年收入43.16亿元,毛利率58.42%高于其他区域[5] - 向佛山公司增资6亿元以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8] - 2024年已投资30亿元建设嘉士伯中国佛山三水生产基地,缩短华南供货时间80%[8] 行业竞争格局 -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重庆啤酒、燕京啤酒五大企业市场份额超90%,行业进入存量竞争[5] - 华南市场为竞争重点,珠江啤酒、百威、华润、青岛等多家企业均在布局[9] 未来策略 - 专注非现饮渠道和品牌组合调整应对市场变化[9] - 设立"即时零售作战单元"以把握即时零售增长趋势[5]
重庆啤酒遭遇了高端化增长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