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92.94亿元,同比增长2.46%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203.86%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9亿元,较上年同期-20.56亿元有所改善 [4] - 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同比增长225% [4]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74.14亿元,同比增长21.86%,占主营业务收入13.57% [13] 产品产量与销量 - 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91.98万吨,总销量86.03万吨,产销量保持同比增长 [13] - 铜材产品海外销量9.92万吨,同比增长14.52% [13] - 稀土磁性材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37.76% [13] -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的铜产品销量10.35万吨,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 [14] 战略业务进展 - 高压电磁扁线业务快速发展,800V高压电磁扁线出货量同比增长137%,高压扁线占比提升至42% [15] - 新增新能源驱动电机定点项目42项,其中800V高压平台新增定点23项 [15] - 绿色高端低碳再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1%,产品矩阵覆盖铜带、铜线、电磁线等多品类 [17] - 泰国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生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越南新能源汽车用电磁扁线项目持续扩大合作 [1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亿元,同比提升11% [1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72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 [19] - 子公司科田磁业承担宁波无重稀土磁体开发重大攻关项目,实现基于晶界扩散的轻稀土辅助扩散技术量产 [19] - 公司积极推进石墨烯铜复合材料、陶瓷覆铜板等前沿技术研发 [14] 行业发展趋势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约8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50% [8] - 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68亿千瓦,总量达21.59亿千瓦,同比分别增长99.3%和30.6% [8] - 全球AI数据中心铜需求年复合增长率约26%,预计2030年可能突破100万吨 [8] - 单台人形机器人铜材平均消耗量达8.2公斤,部分高端机型消耗量突破12公斤 [8] 产能与产业布局 - 公司稀土永磁材料年产能提升至9,000吨,积极推进包头基地二期项目以将产能提升至1.3万吨 [12] - 公司铜材总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实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191.62万吨 [9] - 通过新设立的德国子公司加速国际化布局,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12] 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 公司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5G工厂"、"浙江省未来工厂"等荣誉 [19] - 深度融合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构建技术、业务、组织"三位一体"的智能体系 [19] - 通过数字化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公司产品毛利水平与盈利能力同比提升 [4][13] 产品应用拓展 - 铜排产品用于散热领域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高精度异形铜排批量应用于算力机柜框架母线 [17] - 电磁线在AI基站高压散热系统用风扇中实现量产,铜热管、液冷铜管批量供货于算力服务器 [17] - 高精密易切削铜棒应用于低空飞行器机载结构件,PEEK材料产品为低空经济提供高压驱动稳定性技术方案 [18] - 高强高导铜合金应用于高铁驱动电机导条、高铁接触线夹等领域 [18]
金田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