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登股份两版招股书多处信息错位,信披和内部治理存重大缺陷

招股信息 - 公司于8月18日在港交所开启招股,全球发售5855.7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585.6万股,国际发售5270.1万股,另有878.35万股超额配股权,最高发售价14.51港元,每手500股,最低申购金额约7328港元 [1] - 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江苏泰州,是面向大数据与通信场景的储能电池供应商,产品覆盖铅酸与锂离子技术线,核心应用包括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及电力储能,客户涵盖三大运营商、中国铁塔及华为、中兴等设备商 [1] - 公司IPO历程一波三折,最初申请深交所创业板并于2023年6月受理,2024年4月撤回申请,后转战港股,于2024年8月和2025年3月递交申请,2025年6月13日获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 [1] 关联交易披露差异 - 创业板招股书披露2022年与福善达、双登电缆、泰州振杰的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1549万元、26万元、1404万元,而港股招股书仅披露与福善达1550万元和双登电缆26万元的交易,未提及泰州振杰 [3][4] - 港股招股书自身存在矛盾:财务报表显示2022-2024年向关联方购买产品/服务金额分别为1576万元、1692万元、2080万元,附注称包含向双登天鹏采购再生铅,但会计师报告仅列示与福善达和双登电缆的交易金额(1576万元、1692万元、2080万元),未明确双登天鹏数据 [9][10][13] - 创业板招股书披露2022年与法定代表人杨锐50万元资金拆借(称操作失误),港股招股书未在关联交易分类或会计师报告中提及此事 [13][14][15] 产能与能耗数据不一致 - 锂电产能披露差异:创业板招股书称2022年锂离子电池产能2.41GWh,港股招股书调整为1.58GWh,后者明确计算口径为各机台16小时/天、360天/年的最优产出率 [16][18][19] - 能源消耗数据矛盾:创业板招股书披露2022年用电1.57亿千瓦时、用水35.45万立方米、用蒸汽5.82万吨,港股招股书则显示用电1.34亿千瓦时、用水39.43万立方米、用蒸汽9.91万吨 [20][21][22] - 差异可能源于计算口径、范围边界界定或填报错误,但公司未在两版文本中解释原因,暴露信披和内控缺陷 [23] 合规与ESG风险 -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信息冲突:港股招股书显示双登润阳排污许可证截止日为2027年12月11日,但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官网记录有效期为2028年5月29日,引发合规披露准确性质疑 [24][26][27] - 环保口径问题不仅是信息披露问题,更可能演变为ESG与合规风险溢价 [24] 经营与财务风险 -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高: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4.2%、46.1%、38.4%,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42.3%、43.8%、47.9%,原料依赖铅锭/铅合金与LFP,价格波动挤压毛利 [29] - 业务结构错位行业趋势:2024年铅酸收入占比回升至64.6%,锂电降至33.3%,与行业"锂替代"趋势背离,导致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20.3%回落至16.7% [29][30] - 政府补助依赖性强:2024年政府补贴占其他收益比重达69%,政策激励变化对业绩构成波动风险 [30][31] - 营运质量承压:应收及票据周转天数从136.5天拉长至157.2天,1-2年账龄应收款存体量,存货周转天数虽降但仍存跌价风险,共同导致现金流压力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