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 - 广东省发布《实施细则》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四大类重点项目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单个项目最高奖补5000万元 有效期从2025年9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1] - 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优质企业培育、工业智能化应用标杆打造及开源生态发展 全方位推动产业升级 [1] -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单个项目补助最高5000万元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地区奖补100万元至120万元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 [2]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 占全球约27%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 占全球近50% [2] -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3] - 华西证券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 [6] 区域发展布局 - 珠三角地区工业基础雄厚 产业链完整度优势明显 深圳拥有超6万家机器人企业 覆盖全产业链环节 [3] - 长三角在前沿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上突出 上海集聚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等头部企业 杭州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在运动控制算法和多模态交互领域领先 [4] - 京津冀在政策支持和高校科研资源上具优势 北京拥有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快速突破应用场景 [4] 企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 智元机器人六大核心产品线同步开售 覆盖工业、服务、科研、文娱等全场景 标志公司进入商业化落地新阶段 [5] - 赛博格机器人研发的重载人形机器人Cyborg-R01双臂负载达20公斤 自主化率超90% 已应用于危化品处理和电力巡检等高危场景 [5] - 赛博格机器人实现0.1牛力控与0.1毫米操作精度 填补工业级重载人形机器人技术空白 并与力劲科技共建模块化开放平台 [5] 技术目标与应用场景 - 北京计划到2027年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 在科研教育、工业商业和个性化服务三大场景实现不少于100项规模化应用 [3] - 上海计划重点突破20项以上关键技术 对重大攻关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3]
广东省发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省补” 各地开启产业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