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摸清“碳家底” 算好“减碳账” 商业银行多维“碳”路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背景 - 绿色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1] - 碳金融正成为银行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商业银行通过碳核算和碳账户体系构建气候适应性金融服务体系[1] 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 -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为池州海螺水泥发放3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 支持水泥行业绿色升级[2] - 兴业银行向山东滨州铝业公司发放2亿元贷款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激励自主减碳[2] - 转型金融连接传统产业与绿色发展 钢铁、水泥、化工等碳密集行业面临严峻转型升级压力并有大量资金需求[2] - 工商银行惠州市分发放广东首笔转型金融+技改再贷款 为某龙头石化集团核心项目提供超80亿元授信支持 融资成本降低1.5%[3] - 上海银行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模式为吉祥航空发放4亿元转型金融贷款 以吨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为KPI与贷款利率挂钩[3] 碳账户体系建设与应用 - 碳账户成为商业银行算好减碳账的重要工具 记录企业碳排放数据并推动减排[4] - 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自2010年起试水个人碳信用和企业碳账户领域[4] -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碳账户评价体系和碳信用评分模型提供精准绿色金融服务[4] - 北京银行重点打造企业碳账户系统 建立企业碳核算能力推动绿色金融创新[4] 碳金融市场发展 -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重启为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带来更大发展机遇[6] - 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农商行等多家银行落地挂钩CCER的创新产品[6] - 商业银行通过质押碳资产的信用贷款增加碳市场流动性 企业能以较低利率获取贷款[6] - 商业银行围绕碳市场和碳资产开展产品创新 打造碳金融综合服务解决方案[6] - 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个CHUEE产品、首批碳中和债券、首单权益出资碳中和债等首创产品[6] 碳金融业务发展建议 - 金融机构需建立成熟的碳金融业务运营模式 明确碳金融发展战略并加强政策研究[7] - 银行应成立碳金融事业部门 制定碳金融中长期发展战略并统一规划产品开发[7] - 银行需加强碳金融外部合作 包括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和非银机构等多方主体[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