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卧龙电驱冲击A+H,卡位机器人赛道,应收账款回收周期不断延长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8月以来多家A股公司公告赴港上市 包括顺灏股份 美锦能源 露笑科技 万兴科技 普源精电 若羽臣 极米科技等[1] - 军信股份与卧龙电驱于同一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 - 目前有近100家A股公司处于赴港上市的不同阶段[2] 卧龙电驱上市表现 - 8月1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寻求A+H双重上市 由中金公司 华泰国际 广发证券(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1] - 递表后两个交易日A股连续录得2个10%涨停 近5个交易日涨幅超40%[1] - 截至8月19日收盘 A股市值约530亿元人民币[1] 公司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卧龙控股 卧龙舜禹 陈建成及陈嫣妮)合计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38.84%[6] - 陈建成与陈嫣妮为父女关系 通过卧龙控股控制另一家上市公司卧龙新能(600173)[6] - 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陈建成 陈嫣妮父女以115亿人民币财富位列第2295位[6] - 公司实际由陈嫣妮丈夫庞欣元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 负责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8] 业务发展历程 - 业务最早追溯至1984年电机业务[5] - 1995年成立浙江卧龙有限 经营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业务[6] - 1998年完成股改 2002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0580SH)[6] - 通过多轮兼并形成涵盖日用微特电机 工业电机 新能源车用电机等全方位布局[8] 主营业务板块 - 五大业务板块包括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8] - 2025年上半年各业务营收占比:防爆30.6% 工业26.4% 暖通32.1% 新能源交通2.6% 机器人2.7%[14] - 基础业务板块(防爆 工业 暖通)保持稳定增长 战略重点板块(新能源交通 机器人)处于发展初期[14][25]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42.66亿元 2023年155.67亿元 2024年162.47亿元 2025年1-6月80.31亿元[11] - 净利润波动:2022年8.39亿元 2023年5.53亿元(因其他损失亏损2.69亿元) 2024年8.32亿元 2025年1-6月5.48亿元[11][12]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23.9% 2023年23.9% 2024年23.2% 2025年1-6月24.6%[11] - 研发投入持续:2022-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8.17亿元 8.58亿元 8.72亿元 占收入比例5.7% 5.5% 5.4%[16] 战略布局与合作伙伴 - 加速布局低空和机器人领域 与智元机器人完成战略投资签约[10] - 2024年6月与沃飞长空成立合资公司浙江龙飞电驱 专注于适航航空器电推进动力系统[10] - 全球拥有超过1800名研发人员 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地区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40.2%[16] - 客户包括贝克休斯 英格索兰 神钢等工业能源客户 海尔 格力 江森自控等暖通客户 以及优质汽车制造商[17]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按2024年收入计: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5%) 工业领域排名第四(2.8%) 暖通领域排名第五(2.0%)[29]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大洋电机 汇川技术 方正电机等 海外竞争对手有西门子 ABB 日本电产 安川电机等[29] - 全球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0年6740亿元增长至2029年1.34万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8.1%(2024-2029年)[25] 运营特点 - 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各报告期末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46.79亿元 50.28亿元 57亿元 54.4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32.8% 32.3% 35.08% 67.74%[17] - 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周转天数从2022年109天增加至2023年114天 2024年121天 2025年1-6月125天[17] - 持续现金分红:报告期内分别派付现金股利1.96亿元 1.96亿元 1.3亿元 1.95亿元 上市以来累计派付约21亿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