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火电装机容量14.7亿千瓦(同比增长4.7%)[2] -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504小时,规上工业发电量45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1.3%)[2] - 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用电量3.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6月当月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3] - 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进口煤炭22170.2万吨(同比下降13.5%)[5] - 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加快,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出台《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等政策[4] 公司业务规模 - 煤电装机总规模1725万千瓦,其中在役装机1123万千瓦,在建装机402万千瓦,核准筹建装机200万千瓦[5] - 报告期发电量219.2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9.0%),上网电量204.8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8.9%),发电厂利用小时数1952小时(同比减少17.3%)[6] - 核定煤炭产能3000万吨/年,其中已投产产能2400万吨/年,在建产能600万吨/年[6] - 报告期煤炭产量988.62万吨(同比增长6.53%),自产煤外销量572.27万吨(同比增长50.3%)[6][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8.62亿元(同比减少6.74%),其中电力业务收入72.38亿元(同比减少9.72%),煤炭业务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长3.14%)[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4亿元(同比减少13.45%),扣非净利润13.29亿元(同比减少14.02%)[2][9] - 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股(同比减少12.2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7%(减少1.2个百分点)[2] - 总资产681.63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08%),资产负债率53.35%[2][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因营业收入下降;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24亿元(改善26.21%),因联营企业分红款增加及购建长期资产减少[12] 核心竞争力 - 区位优势显著,42.43%煤电机组为"西电东送"配套项目,煤炭资源储量51.84亿吨[10] - 煤电一体化运营模式降低燃煤采购成本,自产煤利用率行业领先[10] - 推进"三智工程"建设,凉水井煤矿通过国家级Ⅰ类中级智能矿井标准验收[11] - 财务结构优良,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42亿元(含税),占累计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0%以上[11] - 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批深化国企改革"双百企业",探索布局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等新业务[11] 在建项目进展 - 延安热电二期(2×350MW)、商洛电厂二期(2×660MW)、信丰电厂二期(2×1000MW)项目按计划推进[8] - 赵石畔矿井进入收尾阶段,计划2025年9月进入联合试运转[8] - 丈八煤矿(规划产能400万吨/年)和钱阳山煤矿(规划产能600万吨/年)正在推进前期手续[6] 运营管理策略 - 优化煤电协同机制,内部电厂优先采购内部煤炭,对冲行业波动风险[7] - 强化电力市场运营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决策模型,动态调整现货交易策略[7] - 提高火电机组灵活性和调峰能力,参与电网调峰市场,优化外送资源配置[7] - 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对标行业一流企业,推动降本增效和创新增效[8] 关联交易与融资 - 与陕西投资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存款业务,期末余额27.77亿元;贷款业务期末余额56.28亿元[25] - 开立电子财务公司承兑汇票余额3.29亿元,其中已贴现1.84亿元计入短期借款[25] - 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存放专户全部销户,累计使用募集资金及利息69.01亿元[15]
陕西能源: 2025年半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