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3.38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3.86亿港元 [1] - 毛利率提升至17.62%,维持行业领先水平 [1] - 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派息比例29.2% [1] - 资产负债率改善至74.8%,现金及等价物8.24亿港元,流动比率提升至1.37% [1] 港澳业务 - 香港市占率稳步上升至近60%,中标太古皇后大道东269号住宅、会德丰文辉道住宅等项目 [3] - 香港楼市受惠于全面"撤辣"政策及印花税起征点提高,第二季度港元拆息大幅下跌刺激购房需求 [3] - 北部都会区未来五年将供应570公顷熟地,提供约6万个住宅单位及100万平方米经济楼面面积 [3] 内地业务 - 拓展爱马仕、珠江实业等新业主,斩获三单太古项目及华为坂田创始大厦更新项目 [4] - 与华为长期合作,2017年至今中标苏州总部、松山湖培训学院等多项高端幕墙工程 [4] 新加坡业务 - 上半年中标3个项目,包括首个BIPV项目樟宜机场T2英迪格酒店 [5] - 新加坡年均建筑需求预测达390-460亿新元(2026-2029年),涉及医疗设施及公共住房 [5] - 《2025年总体规划草案》规划10-15年内兴建8万套住宅,覆盖樟宜东等成熟社区 [5] BIPV业务发展 - 中标全球最大BIPV项目深圳华发冰雪世界(合约额超1亿港元),项目扩展至上海、昆山等城市 [7] - 与昆山推动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BIPV项目落地 [7] - 深圳对零碳建筑提供补贴,安徽规定各类建筑BIPV安装比例,上海浦东及虹口区提供分布式光伏补贴 [8] 政策与技术优势 - 新加坡通过"绿色发展蓝图2030"及绿色建筑奖励计划推动BIPV应用,REC价格约70新币/兆瓦时 [9] - BIPV产品通过香港防火、耐久性认证,深圳项目可抵御16级台风强度 [9] - 全球建筑业能耗占比32%,碳排放占比34%,BIPV装机规模预计2028年达201.1吉瓦(市场规模9957亿元) [9] 战略定位 - 公司从传统工程建设向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切入万亿绿色建筑赛道 [7][13] - 海外技术认可度提升,BIPV业务受益于政策创新与产业协同驱动 [9][13]
港澳“稳”海外“增”,中国建筑兴业(0830.HK)推进BIPV撬动万亿绿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