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与换挡:百威亚太中国市场待破局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 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 [1][3] - 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 收入减少9.5% 每百升收入减少1.4% 二季度受渠道疲弱影响销量减少7.4%收入减少6.4% [4]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9.13亿美元(-3.89%) 2023年8.52亿美元(-6.7%) 2024年7.26亿美元(-14.8%) [3] 市场竞争态势 - 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从历史高点约50%下滑至42%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强势崛起 [1][7] - 8-10元价格带成为竞争焦点 燕京U8建立先发优势 华润/青岛等巨头纷纷加码该价格带 [8] - 行业非即饮渠道销量占比达52%(2023年)并扩大至约60%(2024上半年) 百威非即饮渠道占比约50%低于行业水平 [9][10] 渠道战略调整 - 即饮渠道(餐饮/夜场)持续疲弱 部分主战场被喜力/青岛/燕京等品牌瓜分 广东地区非即饮渠道增长最快但执行落后 [6][9] - 战略重点转向非即饮渠道 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提升占比 满足居家/即时零售消费场景转变 [10] - 渠道转型与品牌认知培育需时间 短期内难以撼动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的全国存量优势 [8] 产品与营销策略 - 资源从超级高端领域转移至8-10元价格带 瞄准中端市场缺口但布局显滞后 [8] - 需通过百威/科罗娜等高端产品结合体育/IP营销维持品牌溢价和曝光度 [10] - 积极进行差异化产品创新应对个性化消费需求 维持高端市场地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