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秀,“北京队”凭什么横扫11金?

中国机器人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研发的"天工Ultra"成为史上第一个全自主奔跑的机器"百米飞人",以21.50秒成绩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冠军 [1][21] - 北京代表队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狂揽11枚金牌,包括1500米、5V5机器人足球赛、药品分拣、自由体操等多个赛项 [7][20][21] - 具身天工Ultra实现了复杂动态环境下实时环境理解与自主运动规划,速度高于3米/秒,展现了自主导航与动态控制相融合的强大能力 [22] 北京机器人产业优势 - 北京汇聚了全国最密集的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57家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均居全国首位 [31][36]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上半年增长40%,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元 [17][31] - 北京市设立100亿元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对核心技术攻关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1][36]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清华大学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使用加速进化Booster T1平台,提供开源视觉、导航、运控和决策算法,实现自主感知和动态决策 [24] - 北京人形发布"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具备点对点导航、动态障碍感知和实时自主避障能力 [22] - 乐聚机器人建立1万多平方米数据训练场,在北京组建70人的大脑相关研发团队 [35] 产业生态与发展前景 - 北京形成"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聚集超过300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 [17][36] - 2025年被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多项核心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迈入量产可行拐点 [42] - 北京有望在2027年实现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目标,成为全球人机协同的标杆城市 [46] 赛事价值与影响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设置26个赛项,直接推动运动控制、自主导航等核心技术迭代 [45] - 赛事为行业提供公平评测尺,推动产业在可靠性与实用性上良性竞争 [44] - 运动会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集聚,以"赛训结合"模式塑造可持续发展创新生态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