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教育迎AI重塑,大中小学一体推进!AI通识课落地在即

教育数字化战略与政策推进 - 教育部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各领域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来已带来五大变革 包括改变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学校的管 高校科研范式并重塑教育形态 [1][3] - 教育部组织开展覆盖全国的科学教育工作诊断 成立科学教育联盟和科学教育专家智库 为科学教育提供校外资源和场景支撑 [1] - 北京市教委明确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与教育部政策形成呼应 [7]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实践 - AI与教育形成双向赋能闭环:AI大规模赋能教育教学 大模型技术已在高考评阅 课堂互动 体育心理等多场景落地 教育场景通过高质量数据反哺AI迭代优化 [3]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开展AI+课程三级体系 AI+教学人机协同 AI+学习数据驱动个性化三方面实践 强调AI是教育放大器而非替代者 [4] - 科大讯飞联合中央电化教育馆创新构建1+X AI通识教育新模式 已在两岸多地学校成功落地 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9]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重构 - 科学教育需重构课程逻辑 明确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 以教学思维链创新教育专用大模型构建理念 以智能体为载体推动AI与教育深度融合 [8] - AI推动课程逻辑由线性结构转向混合结构 课程向学习服务功能演进 教育智能体成为教学新要素 内容动态化个性化且多模态 [8] - 需将AI思维融入各学科教学 让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生长 并为教师搭建AI工具脚手架 教师角色转变为设计师 指挥家和守门员 [9]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科学教育任课教师中理工科背景占比仅27.5% 兼任教师超七成 乡村与发达地区师资在专业素养和数量分布上差距显著 [9] - 企业提出共建安全可控主权大模型保障各国教育数据主权 共研教育垂直大模型提升教育适切性 共享应用探索推动跨国教育生态互通 [5] - 将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版)》 推行技术伦理规范防止滥用 [7] 技术应用与产品展示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以指数速度迭代演进 教育正经历深刻的形态重塑 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教育变革必然方向 [3] - 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展展示AI黑板 奇思妙问好奇窗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平台等前沿展项 吸引多国教育管理者学者师生互动体验 [10] - 高校需主动引领数字教育变革 让学生在真实科研场景锻造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探索AI+多学科交叉融合新范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