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摩根士丹利重磅!亚洲宏观展望十大关键问题之答案

亚洲出口与关税影响 - 亚洲非科技出口在4-5月下滑后近两个月趋于稳定 关税税率从年初5%大幅提高至25% [2] - 亚洲对美出口出现两轮提前出货:第一轮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 第二轮2025年6月 [2][4] - 出口商整体未承担过多关税负担 美国从亚洲进口商品价格(不含燃料)仍高于2025年2月水平 [7] - 部分行业出现价格分化:美国工业用品/食品饮料/汽车进口价格下降 资本品/消费品价格上涨 [9] - 亚洲对美出口价格呈现区域差异:东盟经济体较2025年2月上涨2% 日本机械化学品定价能力强 中国下跌1.6% [10] - 亚洲出口商承担部分汇率负担 本币计价出口价格实际下降2.2% 美元计价上涨1.8% [10] 资本支出与本土化投资 - 亚洲资本支出势头趋于平稳 资本货物进口自2025年5月以来按顺序持平或下降 [12] - 韩国对美投资承诺3500亿美元中实际股权承诺低于5%(175亿美元) 占GDP的0.9% [12] - 日本对美投资承诺5500亿美元中实际投资占比12%(660亿美元) 占GDP的1.2% [13] -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5-6月对美直接投资流入冷却 日本7月投资回升至4月水平 [13] 关税对美国通胀传导 - 7月CPI显示核心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汽车及零部件/娱乐商品/家庭家具等类别受关税推动加速上涨 [16] - 关税税率从6月8.9%预计升至16% 核心PCE预计2025年8月达0.39%月度峰值 核心CPI峰值0.45% [16] 亚洲央行政策走向 - 多家亚洲央行选择按兵不动 包括印度储备银行和韩国银行 [16] - 预计区域央行将进一步降息:菲律宾央行再降125基点 印尼/韩国/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央行降50基点 印度降25基点 中国降15基点 [17] 中国反垄断与通缩挑战 - 关键行业过剩产能为近期形成(如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 私营部门主导行业整合速度更慢 [18] - GDP平减指数连续九个季度负值 需通过经济再平衡摆脱通缩 [18] - 增长模式需四大转变:停止创造新过剩产能 削减现有产能 接受更低GDP增长目标 提振国内消费 [18][24] 印度经济增长动态 - 关税对印度GDP直接影响仅2% 对美出口中55%(470亿美元)受关税影响 [19] - 企业可能通过转移生产至第三方经济体(如阿联酋/斯里兰卡)减轻贸易影响 [19] - 2025年二季度企业收入增长同比放缓至6.7% 名义GDP增长约8% [21] - 政策支持包括:印度储备银行宽松措施 商品服务税减免 个人所得税减免 实际工资增长改善 政府资本支出强劲 [21][25] 日本央行政策立场 - 国内需求复苏处于初期 实际私人消费和资本支出低于疫情前水平 [22] - 美国式核心CPI稳定在1.6%同比 核心服务通胀为1.2%同比 [22] - 主要风险包括强于预期的增长和显著日元疲软 12月会议存在加息可能 [22] 亚洲投资多元化与货币走势 - 亚洲投资者减少对美国股票净购买 增量配置转向欧洲股票 同时增加美国头寸外汇对冲 [23] - 周期性利差变化和结构性政策不确定性共同打压美元 [26] - 亚洲货币预计小幅升值 新加坡元/新台币/人民币/马来西亚林吉特受益更多 印尼盾受益较少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