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5%至8.6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54%至2.30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8.66%至1.66亿元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4.69%至1.62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2.09个百分点至4.02% [2] - 总资产同比下降6.33%至56.9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下降3.01%至54.92亿元 [2] 产品结构变化 - 化妆品类收入同比增长29.95%至6.2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72.39%,医疗器械类收入同比下降48.07%至2.38亿元,占比降至27.61% [6][8] - 医疗器械类毛利率同比上升2.93个百分点至84.22%,化妆品类毛利率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至80.42% [8] - 医疗器械类产品平均单价同比上涨22.63%至53.37元,化妆品类平均单价同比上涨16.73%至42.36元 [8][9] 渠道结构转型 - 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47.11%至6.95亿元,占比从50.26%提升至80.50%,其中线上直销收入5.36亿元(占比62.12%) [16][17] - 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降63.99%至1.68亿元,占比从49.74%降至19.50%,主要依赖经销模式 [16][17][18] - 销售费用同比激增39.56%至4.20亿元,占营收比例达48.67%,主因宣传推广费用及人员薪酬增加 [3][21][22] 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7.65%至2332.65万元,占营收比重2.7%,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8.97%至69人 [3][23] - 累计获批专利31项(含发明专利9项),拥有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普通化妆品备案88个、特殊化妆品注册3个 [25] - 公司重点推进皮肤改善类及注射类医疗器械研发,并培育出6款年销售额过亿明星单品 [13] 行业背景与战略方向 - 中国皮肤护理产品行业规模预计2026年达5185亿元,其中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疗器械敷料市场分别达623亿元和253.8亿元 [26] - 公司面临产品线集中于贴片类的依赖风险,正推进子品牌孵化与"敷尔佳"品牌升级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5] - 线上渠道扩张与医美领域布局成为行业头部企业重点战略方向 [13][19]
20亿级国货集团,营收利润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