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胖东来经营模式核心在于分润机制 通过超高商品品质与员工积极性维持优质服务 但该模式难以被上市商超企业复制[1] - 永辉超市在引入"胖东来概念"进行调改后 业绩表现持续恶化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0.73% 净利润亏损2.41亿元[5] - 叶国富入主永辉一年后 公司困境加剧 不仅启动39.92亿元定增募资 还面临门店大规模调改的高额投入 总投资达55.97亿元[11][18] 胖东来模式分析 - 经营本质依靠分润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但上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高额分润存在根本矛盾[1] - 模式不具备大规模复制基础 其他企业仅能学其"形"而难获其"魂"[1][12] 永辉超市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99.48亿元 同比下降20.73%[5] - 净利润-2.41亿元 同比下降187.38%[5] - 扣非净利润-8.02亿元 同比下降2786.27%[5] - 年内股价跌幅超22% 跑输零售板块整体9%的涨幅[3][4] 调改措施与影响 - 报告期内调改开业93家门店 关闭227家长期亏损门店[8] - 闭店产生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8] - 正在进行供应链改革 完成大量供应商和商品升级汰换[8] - 员工总数79224人 但职工应付薪酬未明显提升[12] 资本运作情况 - 启动定增募资最高39.92亿元 用于门店升级改造、物流仓储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11] - 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55.97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11.35亿元 设备购置13.81亿元 铺货及其他费用30.81亿元[18] - 叶国富通过骏才国际斥资62.70亿元收购29.4%股权 按最新股价计算账面浮盈68.8亿元[19] 行业对比分析 - 零售行业具有明显周期性 创新过程艰辛[10][16] - 阿里对银泰、大润发改造 京东对永辉改造均未取得明显效果[10] - 名创优品资金实力不具优势 相较于阿里京东劣势明显[10] 未来发展展望 - 计划2025年末完成200家门店调改 关店250-350家 2026年末完成所有存量门店调改[17] - 市场关注焦点将回归业绩兑现 若调改后业绩未能改善 将面临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压力[19]
净利暴跌187%,叶国富“交卷”,“胖改”并不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