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战纯电,他们与理想共进退

产品发布与调整 - 理想i8 MAX作为标准配置上市 全国统一售价33.98万元 同时取消Pro车型[2] - 理想i8于8月17日正式开始交付用户 采用全新动力平台 前驱采用联合动力驱动器 后驱为理想自研产品[5] 供应链合作与信任建立 - 禾赛科技40位工程师疫情期间驻扎工厂近3个月 保障理想L9激光雷达供应[2] - 理想推迟纯电产品发布并调整i系列外观 总计花费20亿元研发费用[6] - 供应商对理想调整表示理解支持 包括联合动力 宁德时代 禾赛科技等[7][9] - 理想初期由CEO李想亲自对接博世等顶级供应商[7] - 疫情期间理想扶持180家供应商国产化替代国外断供零部件[7] 供应链管理方法论 - 通过共创会实现战略到执行的高度对齐 分为战略 项目和技术维度共创会[11] - 理想提前12个月提供单款车型全年销量预测 每季度刷新预测数据[12] - 采用集成供应链管理体系 实现各环节协同配合[13] - 实施N+1机制实时更新排产计划 提前3个月告知月度计划 当月提供日级排产计划[13] - 对平台型物料和定制化物料采取差异化备货策略[13] 供应商赋能与数据透明 - 理想深入管理上游供应链 禾赛科技良率从60%-70%提升至90%-95%[14] - 基于整车系统维度解耦部件 要求供应商开放数据提升产品质量[15] - 理想L6上市时联合动力组织100人团队保供 产能爬坡从半年缩短至1-2个月[15] - 需求文档细化至页级单位 涵盖点云性能 EMC NVH等多维标准[15] - 从用户视角传递需求 帮助供应商理解设计取舍标准[16] 核心技术自研战略 - 后电驱电机为理想完全自研 属于核心电驱动部件[5][18] - 自研碳化硅模块并通过斯科半导体(理想持股70%)实现量产[18] - 自研碳化硅模组设计开窗区 提升效率并缩小体积 为整车让出24mm空间[19] - 搭载自研碳化硅模组的i8能耗控制在14.6-14.8kWh/100km[19] - 质量要求严于行业5-10倍 目标实现零安抛故障率[21] 成本与质量平衡 - 理想在保证品质前提下进行成本控制 非单纯压降成本[21] - 通过多团队论证形成成本质量平衡共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