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狂扫化工股,机构抢筹引发市场,散户被割韭菜难翻身

外资投资规模与结构 - QFII机构合计持有223家公司股份 持股数量达14.66亿股 持股市值280.2亿元[1] - 二季度新进118只股票 其中化工板块占据24席 医药生物板块22席[1] - 韩国投资者持有中国股票市值从2024年末190.83亿元增至244.75亿元 增幅达30%[11] 重点持仓个股表现 - 生益科技获QFII持仓市值95.5亿元 但环比减少1000万股[5] - 新恒汇上市后吸引8家QFII机构入驻 股价最高涨幅超150%[4] - 金浦钛业获五家外资机构集体买入3221.9万股 巴克莱银行持股达1229.17万股[2] 行业配置偏好 - QFII在电子行业持股市值达115.29亿元 占流通股比例4.31%[7] - 电力设备行业持仓市值244.95亿元 机械设备行业持仓市值61.57亿元[7] - 化工行业持股数量1.25亿股 医药生物行业持股数量0.98亿股[7] 机构操作特征 - 巴克莱银行持股123只 其中金浦钛业和聚力文化持股量均超千万股[6] - 香港伟华电子持有生益科技2.95亿股 市值88.94亿元 但二季度减持1900万股[7] - 阿布达比投资局增持生益科技899万股 持股市值6.56亿元[8] 跨境投资动向 - 韩国散户重点持仓小米集团18.73亿元 腾讯控股18.32亿元 比亚迪股份14.03亿元[2][10] - 外资在二季度加仓51只个股 合金投资和新力金融分别增持1207万股和1183万股[5] - QFII对生益科技等13只股票持仓市值达39.82亿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