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波音中国管理层调整,业务复苏下仍有这些挑战

人事变动 - 波音中国总裁柳青于2023年退休 由沈忱(Carol Shen)担任代理董事总经理[1] - 柳青为美籍华人 曾负责波音在中国的政府关系团队及多家汽车企业领导职务[1] - 近20年5位中国总裁中3位由总部或其他大区调任 柳青属于对中国市场更熟悉的管理层[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至227.5亿美元[2] - 第二季度净亏损6.12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14.39亿美元大幅收窄[2] 生产交付 - 第二季度交付150架民用飞机 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高[3] - 737机型月产量提升至38架 预计年底达42架[3] - 787宽体机月产量从5架提升至7架[3] 订单情况 - 第二季度获得455架净订单[3] - 包括卡塔尔航空120架787和30架777-9订单 英国航空32架787-10订单[3] 关税影响 - 中国对美飞机加征125%关税导致4月暂停接收 6月恢复接收[4] - 当前窄体机税率5% 宽体机税率1% 最终税率取决于中美谈判结果[4] - 欧盟与美国达成民机零关税协议 空客业绩指引排除关税影响[4] 供应链挑战 - 疫情导致飞机制造商和供应商裁员最高达50% 复产面临招聘培训困难[5] - 全球飞机未交付订单超17,000架 远高于疫情前10,000-11,000架水平[6] - 供应链问题预计持续至2025年甚至2020年代末[6] 订单积压 - 波音期末总积压订单6190亿美元[6] - 商业飞机积压订单超5900架 价值5220亿美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