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表现 - 总营收1040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7% 与市场预期完全一致 结束连续两个季度不及预期的情况[1][10] - 核心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3.4% 符合市场预期 增速较上季度平稳放缓[1][11] - 交易佣金收入483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不足1% 主要受Temu业务模式转型影响[2][12] 成本与费用控制 - 营销费用支出272亿人民币 较预期低80亿 同比增幅不足5%[2][20] - 主站营销投放环比减少约30% 显示国补渠道劣势正在缩小[2][20]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7%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 体现公司极高人效比[2][20] 盈利能力 - 经营利润率回升至25%(上季度为17%) 经营利润258亿人民币 超市场预期43亿[3][23] - 净利润308亿人民币 其中包含超过100亿的投资收益贡献[3][24] - 毛利率出现意外下滑 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55.9% 可能因Temu降低加价率所致[17] 国内业务 - 主站GMV增速和广告变现率趋于平稳 同比收窄趋势基本结束[1][11] - 相比京东20%的增速表现 公司增长仍显乏力 反映国补政策下的相对劣势[5][12] - 电商行业竞争持续激烈 但外卖大战分散了阿里京东的注意力 为公司提供时间窗口[6] 海外业务(Temu) - 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全托管业务一度停滞 被迫加速转向半托管模式[2][12] - 通过开拓欧洲、中东等新市场 Temu整体GMV增速仍保持在40%以上[2][12] - 开始小幅上调欧美商品价格 广告变现率约6%-8% 业务已回归常态化运营[7] - 商业模式向本地化转型 长期看有助于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 但增加运营复杂度[7] 估值视角 - 国内主站估值约13倍PE 基于全年1000亿净利润预期[8] - Temu业务按0.5倍P/GMV估算 潜在估值增量约500亿美元[9] - 公司账上现金及短期投资超500亿美元 估值体现取决于未来回购或分红政策[9]
拼多多:重回摇钱树?掰不过管理层 “按头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