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GPU六龙争霸,工信部发声支持行业突破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工信部发声支持GPU发展 推动国产GPU行业竞争加剧[1] - 科技股行情带动指数突破3800点 行业处于政策利好周期[1] 主要企业竞争格局 - 国产GPU领域形成六家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 被喻为"六龙争霸"[1] - 摩尔线程为全功能GPU厂商 MTT S80可运行3A级游戏大作 驱动每月更新 S2000智算集群推动OISA标准 Pre-IPO估值达255亿元[1] - 景嘉微被誉为行业"黄埔军校" JM9系列性能接近GTX1050 在党政/金融领域国产替代占比达40% JM11系列瞄准通用计算领域[1] - 壁仞科技BR100算力超越国际旗舰产品3倍 主要服务国家超算中心与行业巨头 虽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但成为国产替代急先锋[2] - 沐曦集成曦云C500已实现量产并交付万卡规模 C600将支持FP8精度 兼容CUDA生态 成为国产规模化主力军[3] - 砺算科技计划2025年推出6nm制程产品 性能可超越RTX4060 支持数字孪生与乱序渲染 采用纯自研架构 为科创板东芯股份联营公司[4] - 海光信息为全市场唯一CPU、GPU(DPU)双龙头企业 也是唯一形成生态的通用芯片公司 产品包括海光7000 CPU和深算一号/二号GPU 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金融、互联网及AI领域 具备显著稀缺性[5] 技术发展现状与差距 - 国产GPU短期难以赶上英伟达、AMD、英特尔等国际巨头 国内初创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在10亿元级别、团队规模数百人、研发时间两三年 与国际企业存在巨大差距[5] - 行业发展趋势可参考家电、汽车、手机等产业路径 预计需要10-20年时间可能实现技术追赶[5]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遇 - 人工智能行业类似早期互联网行业 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 孕育大批高增长企业 发展周期将持续较长时间[5] - 投资参考微软上市初期或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布局时机 存在长期投资机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