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之城”的进阶之路 ——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 深圳从边陲小渔村成长为全球创新之都 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 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榜首 拥有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累计推出1000多项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 [2] - 1979年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蛇口工业区打破思想藩篱 创造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华强北电子街孕育腾讯等科技企业 [2] - 2019年获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0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示范田使命 [3] 改革突破与制度创新 - 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 城市空间统筹 新兴产业立法等领域突破 形成3批48条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4]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推行"工业上楼"模式破解土地瓶颈 [4] - 出台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首创性法规 前海实现"三天一项制度创新" [4] 对外开放与外贸成就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实现逆势增长 [5] - 跨境电商 海外仓 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兴起 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5] - 从商品流通向规则引领转型 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 [5] 科技创新与产业成果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6] -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 南山机器人谷 华为鸿蒙系统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大疆无人机 影石创新全景相机等创新成果涌现 [6] -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6] 发展动能与城市精神 - 成功源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 而非政策优惠或要素禀赋 [7] - 保持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具备打破常规的锐气与敏捷 [7] - 持续应对改革深水区 科技卡脖子 民生领域差距等挑战 2024年6月中央发布新意见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