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基础设施扩张 - 沿海LNG接收站通过集群效应提升储气调峰能力 成为全球资源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通道[1] - "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基础设施实现质变 多地接收站同步扩能带动储气能力跨越式提升[2] - 粤东LNG接收站新增3座22万立方米储罐 年处理能力将跃升至600万吨[2] -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三期投运 年接卸能力达千万吨级 总罐容从64万立方米提升至152万立方米[2] - 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开建27万立方米储罐 预计2028年建成后储备能力提升30%[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LNG接收站通过"液态储备+气态外输+液态装车"三保险模式提升保供能力[3] -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27万立方米全球单罐容量最大LNG储罐 实现自主设计建造[3] - 新奥舟山项目创新应用储罐拱顶气压顶升技术 完成全球首例"三罐同步升顶"[3] - 唐山LNG接收站首创储罐底板预埋冷却水管系统 实现高阻尼橡胶隔震垫国产化[4] - 数字化监测系统应用于高风险作业 通过远程控制精准调控参数[3] 运营效率与保障能力 - 福建LNG接收站17年累计接卸4900万吨LNG 外输天然气超700亿立方米 支撑福建省70%以上天然气供应[1] - 舟山接收站可满足长三角区域超3000万户家庭年用气需求[2] - 福建边检站通过智能查验实现LNG船舶到港"零等待"、离港"零延时"[4] - 国内LNG接收站平均负荷率处于合理水平 通过控制规划避免长期过剩[5] - 保持较低负荷率为储气调峰预留储罐空间[5] 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 - 接收站建设呈现大型化、集约化、智能化趋势 区域协同持续加强[5] - 舟山接收站定位为浙江LNG登陆中心 唐山接收站成为京津冀能源保障基石[5] - LNG接收站承担储气调峰责任 正编织覆盖全国的天然气应急保供网络[5]
各地LNG接收站储气能力密集提升 筑牢沿海天然气储气调峰“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