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利天恒遭机构减持背后:波动收益是否扭曲报表 定增事项是否压制股价

核心观点 - 百利天恒遭机构投资者减持 市研率显著高于同行 BD授权收入含金量弱于同行 估值存在透支风险[1] - 公司2025年中报营收同比暴跌96.92%至1.71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 同比下降123.96%[1] - 公司股价自2023年1月底至今涨幅超10倍 但基金持股比例从2024年末50.50%降至2025年中报30.43%[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1亿元 较去年同期55.53亿元减少96.92%[1] - 归母净利润-11.18亿元 较去年同期46.66亿元下降123.96%[1] -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2025年上半年达10.39亿元 同比增长90.74%[7] - 历史研发费用:2019年1.81亿元 2020年1.96亿元 2021年2.79亿元 2022年3.75亿元 2023年7.46亿元 2024年14.43亿元[7] 机构持股变化 - 基金投资者持股比例从2024年末50.50%下降至2025年中报30.43%[3]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基金、中欧基金及广发基金均进行减持[3] - OAP III (HK) Limited持股27.73% 参考市值84.47亿元[4]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4.10% 参考市值12.67亿元[4] BD交易分析 - 2023年12月与BMS达成84亿美元合作协议 获得双抗ADC药物BL-B01D1全球独家商业化权益[5] - BMS支付8亿美元不可撤销首付款 占公司2024年收入超九成[6] - 潜在里程碑付款:2.5亿美元(2025年12月31日前启动II/III期试验) 另2.5亿美元(2026年12月31日前启动III期试验)[6] - 最高可达71亿美元开发注册销售里程碑付款 潜在总交易额84亿美元[6] - 公司与BMS在美国共同开发及商业化iza-bren 按约定比例分担费用及销售净损益[7] 研发进展 - 15个在研项目上半年投入9.07亿元 累计投入33.96亿元 预计总投资43.53亿元[7] - 新增4个创新药IND批件或受理阶段:BL-M09D1获CDE批准 BL-M14D1获FDA许可 BL-ARC001和BL-M24D1处受理中[7] - iza-bren在中美开展40余项临床试验 覆盖10余种肿瘤类型[8] - 美国开展3项II/III期注册临床试验 中国开展11项III期临床试验[8] - 2025年7月鼻咽癌I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已完成Pre-NDA沟通交流[9] 估值分析 - 百利天恒市研率84倍 显著高于同行均值40倍[10] - 可比公司市研率: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 科伦博泰 君实生物 范围18-65倍[10][11] - 生物制药领域BD交易里程碑达成率:2015-2021年27%-34% 2023年降至22%[9] - 2023年3期临床里程碑实际支付金额占比11% 商业化阶段实际支付金额占比仅3%[9] 定增计划 - 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拟募资不超过37.64亿元[11] - 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005万股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11] - 发行定价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11] - 募集资金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