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通过高度市场化的IP运营机制实现多元化发展 成功从依赖单一IP转向多IP矩阵运营 并建立了一套可持续的"造星体系" [3][6][18] IP营收结构 - THE MONSTERS系列上半年营收48.1亿元 同比增长668% 占整体营收三分之一 [3] - 公司拥有5个IP营收超10亿元 13个IP营收过亿元 较2017年单一IP依赖显著改善 [3] - IP轮动现象明显:MOLLY为早期顶流 SKULLPANDA在2022-2023年居首 THE MONSTERS于2024年成为新顶流 [4] IP培育机制 - 通过潮玩展发掘艺术家 根据受欢迎程度签约合作 类似经纪公司星探模式 [6][9] - 采用量化评估体系:通过情绪共鸣度(80%用户认可LABUBU的真实感)、视觉记忆点和用户延展性三个维度筛选IP [11] - 分级资源调配:根据IP等级差异配置营销、店铺陈列及供应链资源 新品首发1-2天即可调整生产订单 [13] 产品测试与运营 - 通过自动贩卖机和快闪店小范围测试 再对潜力IP重点培养 [11] - 存货周转天数仅83天 低于行业平均180天 实现高效周转 [12] - 新IP成长路径非线性:SKULLPANDA从2019年小IP成长为第二大IP THE MONSTERS从2018年冷门IP逐步走红 [14] 市场扩张策略 - 进入新市场采用三阶段策略:先通过展会建立认知 再通过机器人商店/快闪店测试选址 最后开设正式门店 [16] - 国际化进程中结合电商数据与线下测试结果决策 [16] 商业模式演进 - 自定位为"唱片公司"模式:专注艺术家IP挖掘与商业化 艺术家负责创作 公司负责发行包装 [17] - 产品形态从手办延伸至毛绒、积木、珠宝及线下乐园 实现IP实景化运营 [17] - 盲盒被视为销售方式而非核心商业模式 本质是IP运营平台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