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公司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发动机散热器、空调暖风等,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5] - 电池液冷板产品营收占比从2022年79.79%提升至2025年1-3月92.27%,燃油车热管理部件营收占比从16.21%降至7.27%[5] - 产品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营收占比超过62%,储能领域营收占比有所提升[5] - 公司拥有浙江温州、安徽马鞍山、安徽滁州三处生产基地,并规划在四川等地布局生产基地[5] 客户与市场地位 - 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1] - 与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奔驰、大众等主机厂建立合作关系[8] - 直接及间接对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占比均超44%,存在重大依赖[8] - 2024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高达38%[8]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约10.31亿元、11.36亿元、14.37亿元[10] - 2022年、2023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约1.13亿元、0.98亿元、0.95亿元,连续两年下滑[10]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约7.43亿元,同比增长45.88%[10] - 2025年1-6月扣非归母净利润3128.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14%[10]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约17.37亿元,较上年增长20.86%[10] - 预测2025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1.05亿元,较上年增长9.72%[10]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22.36%下滑至2025年1-3月14.34%[10] - 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20.64%)[12]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超过70%[12]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2022年3.23亿元上升至2024年5.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均超30%[8] 研发投入 - 2022年、2023年、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406.96万元、4394.05万元、5411.17万元[13]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30%、3.87%、3.77%,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13] 行业环境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报告期初25.6%提升至41.16%[13] - 行业面临价格下行压力,整车制造企业要求零部件企业下调供货价格[10] - 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加剧[14] - 行业代表性企业包括日本电装、法国法雷奥、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1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陈荣贤、张丽琴、陈超鹏余,合计控制55.58%股份[16] - 陈荣贤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超鹏余任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16][17] - 公司为1071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缴纳比例91.15%),为1085名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92.34%)[16] 募资计划 - 拟募集资金7.29亿元[19] - 用于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及补充流动资金[19] - 水冷板生产项目投资总额5.7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5亿元[21]
纳百川即将上会,依赖大客户宁德时代,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