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并不会重蹈互联网泡沫的覆辙,但风险依然值得警惕
英伟达英伟达(US:NVDA) 虎嗅·2025-08-26 17:36

AI行业投资格局 - 2024年全球AI融资额突破1000亿美元 单笔超1亿美元融资占比达69% 资本向头部聚集趋势显著 [1] - 基础模型领域需海量算力与资金 头部效应明显 中小公司难以进入 应用层门槛较低且场景多样 商业价值潜力巨大 [10] - 国内投资聚焦基础层算力芯片与大模型以解决"卡脖子"问题 美国投资集中于算力与大模型保持领先 应用层生态国内更丰富 [11] AI技术革命特性 - AI复刻人类决策 其深度学习方式像"黑匣子" 是人类思维的镜像 比其他技术更接近人类 [7] - AI直接作为生产力独立完成任务 改变"人+工具"传统模式 能渗透到生产 消费 科研等几乎所有人类活动 [7] - 新药研发从10年1亿美元缩短至1-2年 效率翻倍成本暴降 脑力密集型工作如写PPT 编程等通过AI能更高效完成 [7] 市场发展阶段与机会 - AI发展类似十几年前移动互联网阶段 基础设施(算力 大模型)就绪后应用端将爆发 垂直领域存在数据壁垒 可能同时诞生多家伟大公司 [12] - AI商业模式不同于互联网靠连接卖广告 而是直接交付服务收费 从第一个用户就能产生收益 盈利模式更靠前 [13] - AI普及速度远超互联网 微信用户过亿用1年多 ChatGPT用2个月 DeepSeek App仅用2周 应用起飞速度会更快 [14] 估值与泡沫分析 - 英伟达市净率达47倍 市盈率超50倍 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思科16倍及谷歌 微软 亚马逊8~12倍 反映市场对AI未来的高期待 [2][18] - AI存在技术泡沫而非资产泡沫 能推动边界扩展提升生产力 是行业发展的正向力量 没有这种泡沫技术进步会受阻 [17] - 估值溢价反映大规模结构性机会 是为梦想投资 关键要区分真创新与空故事 适当泡沫对有科技梦想的公司是好事 [18][19] 创业与投资策略 - 中小公司应聚焦应用层微调模型适配特定场景 深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实际价值 避免基础模型军备竞赛 [10] - 优秀AI项目需明确应用场景 形成数据闭环 具备行业深刻理解与技术能力 愿景与能力需合理连接 [20] - 猎头行业AI改造案例显示 每次匹配产生新数据使系统越用越聪明 中国招聘市场千亿规模 高端岗位先行渗透潜力大 [20][21] 芯片与国产替代 - 中国芯片产业取得显著进步 除极少数最高端产品外已具备较完整产业链能力 华为大芯片能量产是里程碑 [25] - 二级市场通过再融资 估值传导 信息反馈和信号引导推动国产芯片发展 活跃市场对AI产业链健康至关重要 [24] - 中美芯片攻防阶段性告一段落 迎来"中场休息" 竞争焦点转向AI模型对齐与应用落地 [25] 应用层发展前景 - C端应用在娱乐领域潜力最大 如互动视频 短剧生成 虚拟陪聊 游戏助手等 用户基数大需求旺盛 [26] - B端在客服 销售线索生成 教育 音乐 法律 医疗等垂直领域机会显著 需专业know-how与数据飞轮支撑 [27][29] - 应用公司需具备深度数据流转能力和场景定义能力 否则易被大模型能力延伸吞没 良好产品定义和场景定义非常重要 [28][29] 全球化竞争格局 - 中美大模型差距不在技术本体而在监管环境 文化氛围和团队执行力 中国在产品运营 工程能力 供应链等方面具全球优势 [30] - 中国AI创业者执行力强 十亿级用户市场使产品迭代更快 天生具备全球化潜质 可能诞生全球化的AI巨头 [30][32] - 美国约90%VC/PE投资创业公司通过收购退出 中国更倾向IPO路径 缺乏成熟中型技术创业生态 大公司多选择自研而非收购 [31] 未来应用方向 - 现象级应用可能出现在to C 生成式内容消费和社交平台领域 不一定限于智能体形态 [32] - 医疗健康领域AI应用受关注度高 受众广 效率提升快 普惠面广 符合垂直领域数据优势与商业化价值标准 [32] - AI发展需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环境 过早限定方向会失去创新可能 监管应避免过多干预早期发展阶段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