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连续九个报告期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业绩表现显著弱于同行 是已披露半年报的6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唯一双降银行[1][3] - 业绩下滑主因利息净收入大幅减少及债券市场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下降 同时面临区域经济结构和高管团队不稳定等内部挑战[4][5][8] - 专家建议通过发展综合金融 深耕区域特色产业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来打破负增长魔咒[9][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01亿元 同比下滑12.2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4.74亿元 同比下降7.20%[3] - 利息净收入从2022年中报70.65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49.20亿元 三年降幅达30.36% 营收占比从89%降至75.69%[4] - 非利息收入15.80亿元 同比微降1.22% 其中投资收益因主动处置金融资产增加7.19亿元 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8.53亿元[5] - 资产总额7415.36亿元 较年初增长5.08% 存款总额4337.70亿元 较年初增长3.47% 储蓄存款余额2306.65亿元 增速7.52% 占存款比例53.18%[9] 业务结构 - 收入结构单一 高度依赖利息净收入 受LPR下行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压降影响 新发放贷款增速放缓且存量资产利率调降[4] - 信托及资管计划规模收缩 利息收入减少幅度超过利息支出压降幅度 导致净息差收窄[4] - 非利息业务补位作用不足 虽投资收益有所增长 但受债市走弱影响 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大幅减少[5] 行业对比 - 城商行业绩呈现区域分化 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商行依托区域经济活力和特色业务保持增长 而中西部地区银行受当地经济结构和资产质量影响更易出现负增长[5] - 公司是已披露2025年半年报的6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唯一营收和净利双降银行 行业表现显著落后[1][3] 高管变动 - 首席风险官邓勇2025年1月退休 截至半年报披露仍未补缺[6][7] - 董事会秘书李虹檠2025年6月获聘副行长 任职资格待监管核准 其在2024年1月刚被聘任为董事会秘书[7] - 首席信息官何欣2024年1月获聘 任职资格历经1年半仍未获核准 拟任副行长杨轩2024年12月辞职 任职资格也未获核准[7] 发展建议 - 需转向综合金融发展路径 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加强财富管理、投行服务和托管业务 探索股债联投、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9] - 紧扣区域实体经济转型方向 加大对科技企业、绿色低碳企业等新经济领域金融服务 开发适配综合金融产品并借助数字技术强化风控[10] - 立足区域深耕优势 依托储蓄存款占比提升带来的稳定负债基础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压降高成本负债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10] - 积极拓展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 探索与地方政府、国企合作的金融服务新模式[10]
营收净利九连降,贵阳银行如何打破“负增长”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