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福蓉科技: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分类标准 - 内部控制缺陷按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两类 设计缺陷指控制设计不适当导致无法实现控制目标 运行缺陷指未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不当导致控制失效 [1] - 按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可能导致严重偏离控制目标且认定内部控制无效 重要缺陷可能偏离目标但整体有效性不受严重危及 一般缺陷为除重大和重要外的其他缺陷 [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 采用定量标准划分缺陷等级 重大缺陷为错报金额≥营业收入总额2% 重要缺陷为营业收入总额1%≤错报<2% 一般缺陷为错报<营业收入总额1% [2] - 定性标准包括 重大缺陷存在高管舞弊或审计委员会监督无效 重要缺陷存在补偿性控制缺失或账务处理错误 一般缺陷为不构成重大或重要的其他缺陷 [2]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 定量标准以资产总额为基准 重大缺陷造成财产损失≥资产总额1% 重要缺陷损失≥资产总额0.5%但<1% 一般缺陷损失<资产总额0.5% [3][4] - 定性标准包括 重大缺陷导致重大负面影响或监管处罚 重要缺陷引发负面舆情或环保事故 一般缺陷为不构成重大或重要的其他缺陷 [4] 标准实施与修订机制 - 认定标准由公司审计部负责 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未尽事宜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执行 [1][4] - 标准若与未来法律法规冲突需立即修订并报董事会审议 董事会拥有最终解释和修订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