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化投资推动因素 - 寒武纪被纳入上证50、科创50、沪深300、中证A500、国证半导体芯片及富时中国A50等多个核心指数[1][3][5] - 指数基金持股显著增长: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1137.56万股(增持18.97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864.34万股(增持73.71万股)、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新进持股443.34万股、华夏上证50ETF持股406.90万股(增持24.67万股)[1][2] - 指数化投资为股价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形成"指数上涨—资金流入—股票上涨"的良性循环机制[3][4]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中ETF占据4席 合计持股约2862.20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达6.83%[1][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持股1570.40万股(增持27.87万股)位列第四大股东[2] - 自然人股东章建平持股608.63万股保持不变 位列第七大股东[1][2] 财务表现突破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7][8] - 净利润10.38亿元 实现同比扭亏(上年同期亏损5.30亿元)[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67.55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24.58%[8] 行业地位与资金动向 - 公司被券商研究员视为A股人工智能板块估值锚点[1] - 10家公募基金于2025年8月集中上报首批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寒武纪为该指数第三大成分股[5][6] - 华夏上证50ETF管理规模从2024年底的1500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的1800亿元[3] AI行业发展态势 - 算力和AI板块上涨受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8] - AI投资范式升级为"模型升级—需求爆发—数据反哺—模型再升级"的闭环逻辑[9] - 投资重心转向业绩兑现和竞争格局 重点关注订单稳定且技术壁垒高的标的[9]
千元股寒武纪背后谁是推手?基金经理眼中的AI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