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93.85亿元、归母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和3.9% [1] - 利润降幅小于营收主要因业务管理费支出同比下降9.4%及信用减值损失大幅下滑16.27% [1] - 净息差下降0.16个百分点至1.80%,高于股份行1.56%的平均水平但面临持续下行压力 [8]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1.99%,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近20%至121.39亿元 [8] - 归母净资产收益率下滑0.54个百分点至5.25%,每股收益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18% [8] 零售业务转型 - 零售业务利润贡献率从2019年超70%降至2024年不足1%,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4% [2][7] - 主动压降高风险业务:"新一贷"余额从峰值1500多亿降至100多亿,信用卡余额从5000多亿降至3900多亿 [6] - 零售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27%,信用卡不良率下降0.26个百分点至2.3% [5] - 正构建"中风险-中收益"产品体系:消费与小微产品定价7%-8%,中小微企业利率约5% [7] - 中收益贷款日发放额超1亿元,当前市场规模超百亿 [7] 对公业务支撑 - 对公业务利润贡献率2023年63.6%、2024年79.7%、2025年上半年71% [13] - 对公利润增速持续下滑:2023年88.76%、2024年19.9%、2025年上半年-14.3% [13] - 对公不良率上涨0.13个百分点,与零售不良率下降形成反差 [15] - 对公存款和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5.4%和4.7%,客户数增长6.5%至90.91万户 [16] 战略调整与管理层变动 - 2023年起推行"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 [12] - 原深圳分行行长王军调任总行行长助理分管零售,重点调整资产结构并加大中收益贷款投放 [15] - 原平安信托董事长方蔚豪出任副行长分管对公,推动负债端压降高息负债并优化存款结构 [16] - 公司目标将净息差维持在股份行第二或第三位,保持30-40BP的息差优势 [19] 财富管理发展 - 财富管理被列为存贷款之外的第三大核心板块 [19] - 零售客户数增长0.9%至1.23亿户,私行客户数增长3.2%至10万户 [19] - 代理个人理财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16.3%),个人基金收入10.51亿元(增长4.7%) [19] - 保险代销收入贡献财富管理近30%手续费,同比增幅达46.1% [19] - 重点提升中低波动策略产品占比,并借助"跨境理财通"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业务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