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25年上半年风光装机容量合计达16.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45.8%[3] - 2025年1-6月风电、光伏发电累计利用率分别为93.4%和94.3%,同比均下降2.7个百分点,电网消纳压力增大[3] - 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1,504小时,同比减少162小时,电力市场化改革导致电价下行压力显现[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0.9%,绿电交易量实现49.3%高速增长[3] - 政策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4] 公司经营业绩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2.07%,利润总额5.60亿元,同比下降8.5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9亿元,同比下降9.80%,主要因合营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2,893.42万元及所得税费用增加566.62万元[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3.2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2.16亿元,同比扩大65.94%[2][17] - 总资产411.9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5.44亿元,增长2.68%[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2%,同比减少0.77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同比下降12.00%[2] 装机规模与发电量 - 截至报告期末装机规模7.85GW,同比增长12.85%,并网装机规模5.91GW,同比增长23.98%[5] - 累计实现发电量4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0%,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32.74万吨,节约标准煤137.06万吨[5][19] - 绿电交易量超过5.4亿千瓦时,平均度电电价提升近0.03元/kWh[8]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构建"清洁电力、低碳产品、电算协同"新三条曲线发展战略,布局绿色煤化工、绿色冶炼及电算协同领域[6][7] - 在天津、广西、河北等地开发优质光伏项目,其中天津西青区120MW渔光互补项目获电力建设科技进步奖2项[6] - 金开伊吾一期算力集群项目有序推进,顺利完成项目开机点亮[7] - 参股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天津落地高效组件产能,助力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16]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自主研发"新能源项目固定资产台账管理系统"获发明专利1项,主编团体标准《风电场无人值守智能运维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正式发布[9] - 平均故障损失率从0.5%下降到0.3%,通过优化运维提高发电效率[7] - 部署"金知"、"金制"等大模型智能应用,上线投资管理平台和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业财数据打通[10] - 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国家能源局中期评估[9] 融资与资金管理 - 完成两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发行,募集资金9.5亿元,票面利率低至2.22%[8] - 通过融资置换及利率调降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财务费用4.03亿元,同比下降0.85%[17]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165.7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161.63%[22]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97亿元,占上半年净利润44.77%[1][20] - 控股股东及部分董事、高管、核心员工合计实施股份增持2.38亿元[11] - 修订《公司章程》等20项制度,保持上证e互动有效回复率100%,举办220余次投资者热线沟通[11] - 报告期内投入近520万元用于社区公益及乡村振兴活动,惠及人数约700人[19]
金开新能: 2025年半年度报告(设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