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投资变阵:“由宽到细”精准化趋势显现

寒武纪股价表现与指数化投资关系 - 寒武纪股价冲击1400元大关 最低买入金额超27万元 中小投资者通过ETF替代投资[1] - 寒武纪作为上证50、科创50、沪深300、中证A500、国证半导体芯片等多指数成份股 指数基金与公司上涨相互成就[1][2] - 公司被纳入核心指数后 被动型基金按规则买入 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推动股价上涨[3] 指数基金持仓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末 寒武纪前十大流通股东中4席为ETF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分列第5-6位且持股量增长[2]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新进第9大股东 华夏上证50ETF位列第10[2] - 华夏上证50ETF规模从2024年底1500多亿元增至2025年8月26日超1850亿元[2] 指数纳入历程与权重分布 - 2022年2月纳入科创50指数 2023年12月纳入沪深300指数 2024年12月同时纳入上证50和中证A500指数[2] - 当前权重较高指数包括科创AI指数、科创芯片指数、国证芯片指数、科创50指数[2] - 2024年12月纳入上证50指数引发市场热议[2] ETF资金流向趋势变化 -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8月以来资金从宽基指数ETF流向行业/主题/策略型ETF 呈现"由宽到细"精准化投资趋势[1][3] - 主题/行业/策略/风格指数ETF8月净流入超860亿元 规模指数ETF净流出超400亿元[4]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流入超100亿元 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和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净流入超70亿元[4] 人工智能赛道投资动态 - 8月19-22日10家公募上报首批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跟踪指数前三大成份股为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3] - AI投资范式升级至"模型升级-需求爆发-数据反哺-模型再升级"新维度 云厂商与下游场景深度绑定抬升产业天花板[5] - 算力领域呈现海外链与国产链交替领涨格局 海外链由订单和资本支出主导 国产链受政策催化与供应链安全驱动[4][5] 行业投资逻辑与风险关注 - 指数化投资更注重公司基本面和行业地位而非短期炒作[3] - 强势股加入指数提升代表性和吸引力 获得长期流动性溢价 形成"指数上涨-资金流入-股票上涨"良性循环[3] - AI板块长期价值存在 但需警惕估值泡沫与资金博弈风险 选股应以业绩兑现为核心 关注订单能见度高和技术壁垒扎实的企业[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