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造长三角道路货运零排放走廊,上海需为电动重卡做好顶层设计和路权支持

货运电动化发展现状 - 上海纯电动重卡销量从2023年384台增长至2024年2364台,增幅近2000台,2025年1-6月新能源重卡销量达13508台,绝大部分为纯电动车型 [5] - 纯电重卡单公里电耗比燃油成本低0.8-1元,维护成本更低,但受限于电池技术,单次充电续航约400公里,无法满足长干线需求 [5][11][16] - 小型物流企业通过组建社群联盟(如七八家企业联合十余辆重卡)争取充电优惠价,但自建充电桩因用地和电容问题受阻 [6] 充电基础设施挑战 - 上海蕴藻南路超充站54个充电桩中仅24个支持400千瓦大功率,其余功率低于250千瓦,导致重卡充电需3-5小时,谷电时段(22:00-6:00)抢桩困难 [7][8] - 充电设施设计未适配重卡:棚高不足(需4.2米净空)、充电线长度不够(需7米线,实际仅3米),需拆车头才能充电 [11] - 港口区域缺乏建桩用地和电容支持,鸭嘴兽公司因房东反悔拆除已建充电桩,电动集卡被迫转至宁波港作业 [24] 政策与补贴机制 - 上海对新能源重卡提供最高28万元补贴,覆盖主要电池成本,但需与路权优先等系统设计结合 [5][10] - 北京实施新能源物流车优先通行政策(五环内通行证),上海可借鉴路权放宽、柴油车禁行、高速费减免等组合措施 [10] - 建议补贴从购车转向基础设施:申请2000千伏安变压器成本约50万元,政府补贴40万元并要求开放共享;运营层面按每度电0.1元补贴 [28] 企业应用案例与模式 - 申通快递2025年4月投入40辆纯电重卡(36辆来自DeepWay,电池为宁德时代/弗迪),运行上海-南京等300公里干线,单公里成本比燃油车省0.45元 [15][16][17] - 圆通速递在安徽测试合肥-蚌埠300公里干线,因颠簸路段更显经济性,购置成本预计2.5年回收 [16] - 鸭嘴兽平台在宁波港三方合资建站(港区出地、企业出车、政府支持),充电服务费压至0.25-0.3元/度,低于市场0.3-0.5元/度 [25][26] 技术路线与经济性 - 纯电重卡目前最适合中短干线,氢燃料电池因制备储运成本高和基础设施不足受限 [16] - 换电模式适合500公里以上长干线双驾场景,但投入成本高;半固态电池(700公里续航)预计2-3年内落地 [20][21] - 电动重卡保费比燃油车高近一倍(约3万元 vs 2万元),主要因电池损伤可能导致整车报废 [22] 行业协同与生态构建 - 快递企业利用转运中心园区电容自建充电桩,成本降至0.7元/度,较外部1.1元/度更经济,但需1600千伏安以上变压器支持 [17][18] - 建议推行"一部电价"机制(取消峰谷计价),充分利用园区白天闲置电容,避免配电室重复建设 [19] - 货主企业需接受油电同价,而非要求立即降价,以保障物流企业电动化动力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