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云的大考来了:企业要的不再是参数,而是盈利 | 甲子光年
第一关心效果,第二关心成本。 作者|田思奇 编辑|栗子 过去一年,AI云市场的提问变了。 以前,人们最常问的是参数规模和排行榜名次;如今,企业开口就问:平台模型好用吗?出了故障多久能恢复? 提问的变化,也反映出行业心态的变化。历经3年大模型热潮后,哪怕规模再大、性能再高,如果不能承载生产节奏,价值就难以落地。制造业想降低废 品率,金融业要提升转化率,零售商要改善用户体验,这些才是企业真正在意的。 8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的百度云智大会,把主题放在了新一代智能基础设施与平台升级上。IDC数据显示,百度智能云已经连续六年在中国AI云市 场排名第一。 全栈自研的体系,加上近两个季度财报的高速增长,让百度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观察样本:AI云,能否真正成为企业的盈利引擎? 1. 效果优先、成本次之 凌晨时分,运维人员在屏幕前盯着延迟曲线;白班车间里,质检线的合格率实时刷新;电商大促时,市场团队紧盯转化。 这些现实业务的压力让行业的关注点就此转移。参数规模和排行榜名次依旧会被提到,但它们已不再主导决策。企业更关心AI云在业务里是否靠得住。 这种转向并非偶然。「甲子光年」认为,其背后有两股力量同时收紧: 一端是预算。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