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拟发行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但当前资金充裕 净现金头寸超41亿元 有息负债仅2.18亿元 且盈利连续下滑并大幅裁员 港股募资必要性存疑 [1][3][4]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30亿元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及证券投资 金额占2024年末总资产的52.7% 结合盈利下滑及裁员背景 存在不务正业嫌疑 [1][6] - 历史上频繁进行高溢价并购 多起标的暴雷并导致商誉减值 且存在高买低卖行为 可能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2][6][10][1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1.48亿元 同比下降17.2%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7亿元 同比下降3.17%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34亿元 同比下降68.98%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下降38.61% [2] - 2024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主因包括:嘉联支付涉税事项调整影响净利润-3.25亿元 长沙法度商誉减值1.22亿元 [2][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货币资金26.48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16.79亿元 合计43.27亿元 占总资产61.1亿元的70.81% [5] - 有息负债2.18亿元 净现金头寸超41亿元 资产负债率低于30% [4][5] 运营与战略 - 公司为支付科技服务商 业务涵盖支付服务、电子支付设备及人工智能领域 2010年创业板上市 [2] - 2024年末员工总数1571人 较2023年末减员900人 减员比例36.4% 较2021年末减员44.31% 三年裁员比例近45% [3] - 港股上市目的包括加速海外业务拓展、构筑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及拓宽融资渠道 [3] 并购与资产处置 - 2015-2018年至少完成6起现金收购 包括中正智能(收购溢价296%)、公信诚丰(收购溢价1287.68%)、嘉联支付(收购溢价233%)等 [9] - 2020年因公信诚丰及中正智能经营不达预期 计提商誉减值1.07亿元 [10] - 2021年7月及2023年11月分别以1950万元、3360万元转让中正智能15%及40%股权 较2.52亿元收购成本浮亏8550万元 [10] - 2023年9月以1000万元处置公信诚丰100%股权 较5亿元收购成本浮亏4.9亿元 未公布转让方 [12]
新国都筹划港股上市背后:盈利不断滑坡大裁员 广义货币资金高达43亿元占总资产7成 拟用最高30亿炒股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