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加23.11亿元),利润总额331.38亿元,同比增长9.84%(增加29.68亿元),归母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增加27.49亿元)[3] - 利息净收入583.07亿元,同比增长0.45%(增加2.61亿元),非利息净收入322.52亿元,同比增长6.79%(增加20.50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1.57亿元(同比下降1.02%),其他非利息收益200.95亿元(同比增长12.14%)[3] - 净息差1.41%,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25%(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87%(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3]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31%,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4] - 拨备覆盖率193.97%,自2016年后首次突破190%[4] 成本管理 - 通过审核房产续租压降年化租金9444万元,租金压降率达17.8%[6] - 盘活闲置房产实现年租金收入495万元,处置转让闲置房产获得收入4300多万元[6] - 净息差较2024年末仅收窄1bp,降幅显著收窄[5] 对公业务 - 公司客户数达243.6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84万户(增长2.89%)[7] - 对公贷款余额(含个人经营贷款)37932.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3%[7] - 对公存款余额38178.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9%,活期存款占比46.46%(提升1.02个百分点)[7] - 对公营业净收入(含个人经营贷款)331.91亿元[7] 战略转型 - 聚焦"超级平台、超级产品、超级系统"三大数智化建设任务,通过2个超级平台解决客户感知与产品供给,5个超级产品精准对接需求,7个超级系统连接市场资源[9] - 深化"五大赛道"布局(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9] - 对公业务围绕"两重两新"战略,重点发力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并筛选重点城市及百强县适度下沉经营网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