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建设进展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落地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 通过工厂智能体和人形机器人协同工作 目标实现完全无人化的黑灯工厂 [1] - 洗衣机荆州工厂已部署自研人形机器人美罗 应用场景包括注塑件拌匀 3D质检 巡检 设备运维等 [1] - 工厂同时应用玉兔-AI巡检机器人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和库卡iico协作机器人 智能体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平均提效80%以上 [1] 人形机器人技术特性 - 美罗机器人具备单臂3公斤负载的双臂协同能力 可稳定搬运9公斤洗衣机后桶 并执行多任务切换 [2] - 集成公司自研0.1毫米精度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 质检数据实时同步至品质智能体 [2] - 采用三大自研技术:七自由度仿生臂实现60%负重比 腕部六维力控传感器实现动态平衡 柔性灵巧手以500克自重实现5公斤抓取能力 [2] 非人形机器人应用 - 玉兔-AI巡检机器人通过多模态数据空间感知实现自主巡检-自主诊断-实时处理闭环 巡检频次较人工提升100% [3] -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注塑车间部署81台 具备跨域调度 动态路径感知 自主绕障能力 并实时上报设备状态 [4] - 巡检机器人将工人从危险枯燥工作中解放 每半小时巡检一次 大幅降低误检及漏检率 [3] 商业化路径规划 - 人形机器人发展遵循工业场景→商业场景→家庭场景的渐进路径 家庭场景通过家电机器人化实现技术迁移 [1]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行业企业选择不同路径:优必选 海克斯康等主攻工业场景 宇树科技等侧重服务场景 [7] - 美罗机器人将应用于线下商业门店 展示产品介绍 咖啡制作等导览功能 通过机械臂与语音系统协同重构人机交互 [7]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当前面临成本较高 工作效率相对人类较慢 需充电续航等问题 主要适用于重复性强 危险性大岗位 [5] - 行业难点包括AI发展水平 算力消耗 数据采集 续航能力(普遍仅2-3小时)等问题 [8] - 公司通过轻量化设计降低关节能耗 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 并将工人操作影像转化为动作样本减少数据采集成本 [8] 战略方向与产业影响 - 采用人形机器人+家电机器人化双轨路径 依托家电业务优势在工厂制造和智能家电场景实现差异化 [6] - 智能体工厂推动岗位转型:流水线工人转化为机器人运维数据分析人员 质量检验人员进化为人机协同角色 [7] - 家电机器人化战略将洗地机 空调等改造为具身智能载体 技术框架包含美言大模型 算力一体化平台和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 [9] 技术演进规划 - 规划下一代超人形机器人构型 沿类人形→全人形→超人形的智能终端布局路径推进 [10] - 家庭场景落地仍需10年以上 因涉及物品摆放 家人行动轨迹 安全性 隐私性等复杂因素 [8] - 行业处于关键拐点 需找到刚需场景并率先盈利的企业才能在智能竞赛中胜出 [10]
美的集团推出“多面手”人形机器人,三到五年会看到翻天覆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