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未名: 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自查表

上市公司合规性要求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 - 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未出现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公开承诺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形 [2] - 未为激励对象提供贷款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 [2] 激励对象合规性要求 - 激励对象未包括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 [2]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未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未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2] - 激励对象不存在《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 [2] 激励计划合规性要求 - 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2] - 单一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累计获授股票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2] - 激励对象预留权益比例未超过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数量的20% [2] - 激励对象为董事、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已列明其姓名、职务、获授数量 [2] - 激励对象为董事、高管的,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作为激励对象行使权益的条件 [2] - 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从首次授予权益日起未超过10年 [2] - 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拟定 [2] 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完整性要求 - 逐条说明是否存在上市公司不得实行股权激励以及激励对象不得参与股权激励的情形 [3] - 说明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是否会致上市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 [3] - 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 [3] - 披露拟授出的权益数量,涉及标的股票种类、来源、数量及占股本总额的比例百分比 [5] - 若分次实施,披露每次拟授出权益数量及占股本总额的比例百分比 [5] - 设置预留权益的,披露拟预留权益数量及占股权激励计划权益总额的比例百分比 [5] - 披露所有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是否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及计算过程说明 [5] - 除预留部分外,披露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职务、可获授权益数量及占拟授予权益总量的比例 [5] - 披露其他激励对象可获授权益数量及占拟授出权益总量的比例 [5] - 说明单个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股票累计是否超过公司股本总额1% [5] - 披露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股票期权授权日或授权日确定方式、可行权日、行权有效期和行权安排 [5] - 披露限制性股票授予日、限售期和解除限售锁定期安排 [5] - 披露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股票期权行权价格及其确定方法 [5] - 如采用其他方法确定授予价格或行权价格,说明定价依据及定价方式 [5] - 披露激励对象获授权益、行使权益的条件 [5] - 拟分次授出或行使权益的,披露激励对象每次获授或行使权益的条件 [5] - 对设立条件所涉指标定义、计算标准等进行说明 [5] - 约定授予权益、行使权益条件未成就时,相关权益不得递延至下期 [5] - 如激励对象包括董事和高管,披露激励对象行使权益的绩效考核指标 [5] - 披露激励对象行使权益的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 - 公司同时实行多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后期激励计划公司业绩指标如低于前期激励计划,说明原因及合理性 [5] - 披露公司授予权益及激励对象行使权益的程序 [5] - 明确上市公司不得授出限制性股票以及激励对象不得行使权益的期间 [5] - 披露股权激励计划所涉权益数量、行权价格的调整方法和程序 [5] - 披露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法,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6] - 披露估值模型重要参数取值及其合理性 [6] - 披露实施股权激励应当计提费用及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6] - 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终止 [6] - 披露公司发生控制权变更、合并、分立、激励对象发生职务变更、离职、死亡等事项时如何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6] - 披露公司与激励对象各自的权利义务,相关纠纷或争端解决机制 [6] - 披露上市公司有关股权激励计划相关信息披露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承诺 [6] - 披露激励对象有关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不符合授予权益或行使权益情况下全部利益返还公司的承诺 [6] - 披露上市公司权益回购注销和收益收回程序的触发标准和时点、回购价格和收益的计算原则、操作程序、完成期限等 [6] 绩效考核指标要求 - 指标客观公开、清晰透明,符合公司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6] - 以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关指标作为对照依据的,选取的对照公司不少于3家 [6] 限售期、行权期合规性要求 - 限制性股票授予日与首次解除限售日之间的间隔不少于12个月 [6] - 各期解除限售的比例未超过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票总额的50% [6] - 股票期权授权日与首次可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不少于12个月 [6] - 股票期权后一行权期的起算日不早于前一行权期的届满日 [6] - 股票期权每期可行权的股票期权比例未超过激励对象获授股票期权总额的50% [6]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及中介机构专业意见合规性要求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就股权激励计划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发表意见 [6] - 上市公司聘请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并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发表专业意见 [6]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上市公司是否符合《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的实行股权激励的条件 [6]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股权激励计划的内容是否符合《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规定 [6]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股权激励计划的拟订、审议、公示等程序是否符合《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规定 [6]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激励对象的确定是否符合《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6]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已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7]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上市公司是否未为激励对象提供财务资助 [7]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股权激励计划是否不存在明显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和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 [7]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拟作为激励对象的董事或与其存在关联关系的董事是否根据《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了回避 [7] - 律师事务所发表意见包括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7] - 如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其报告所发表的专业意见完整且符合管理办法的要求 [7] 审议程序合规性要求 - 董事会表决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时,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7] - 股东大会审议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时,关联股东拟回避表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