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7.5亿元 同比增长25% 其中开发业务营业额454.8亿元 经营性业务收入132.7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核心权益后净利润约13.8亿元 运营业务毛利率77.7% 服务业务毛利率约30% 成为利润主要贡献来源 [1] - 合同销售额350.1亿元 销售总建筑面积261.4万平方米 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约90% [8] 业务结构转型 - 经营性收入占比从2022年不足1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6% [3] - 商业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贡献收入70.1亿元 同比增长2.5% 其中商业占比78.5% 资产管理占比21.5% [3] - 物业管理在管项目约2200个 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 上半年收入55.3亿元 [5] - 资管航道租金收入12.4亿元 冠寓开业房源12.7万间 期末出租率95.6% [5] - 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实现代建销售额84亿元 交付面积122万平方米 收入超7亿元 同比增长超60% [5] 商业运营表现 - 在营89座商场(含75座重资产及14座轻资产) 上半年出租率96.8% 租金收入55亿元 [4] - 下半年计划新开10座商场(7座重资产+3座轻资产) 2026-2027年计划每年新增约10座天街 [4][5] - 累计投资超千亿元培育商业投资等运营业务 完成开发与经营并重的业务结构调整 [3] 财务优化与债务管理 - 有息负债较2024年底压降65.3亿元 期末总额1698亿元 过去三年累计压降约400亿元 [7] - 平均融资成本年利率3.58% 平均合同借贷年期10.95年 均创历史纪录 [7] - 银行融资占比达87% 境内贷款占比76% 境外信用贷款占比11% [7] - 2025年内无到期债券 年底剩余95亿港币银团债务已提前偿还11亿元 [7] - 2026年偿债总额200余亿元 2027年约200亿元 偿债压力将从2026年开始大幅下降 [7] 土地储备与投资策略 - 总土储2840万平方米 权益土储2113万平方米 期末未售货值超2000亿元 [10] - 上半年新增土地储备24.9万平方米 新增货值约50亿元 集中在长三角及西部地区 [9] - 坚持审慎拿地策略 聚焦高能级城市 优先保证财务安全与债务安全 [10] - 期初现房存货压降超80亿元 盘活项目11个 积极推动存量资产去化 [10] 行业定位与发展展望 - 销售业绩在行业内排名第12位 民营房企中排名第二 [9] - 通过"开发+经营"双业务模式构建抗风险能力 适应地产下行周期 [1][3] - 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改善需求强劲 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韧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