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内容在商业应用中的问题 - 知名零食品牌因使用AI生成错误宣传图片引发争议 图片显示花生挂在树上生长而非土中 标注"甄选吉林扶余四粒红花生"却违背植物生长规律[3][5] - 公司承认因工作疏忽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已对相关页面进行更新修正 该事件导致央视农业专门进行科普说明[8] - 同系列广告图还存在其他不合常理之处 包括背景出现玉米地及收割机画面 广告中标注"0反式脂肪酸"但压缩饼干并非销售生花生产品[10][11] AI技术存在的固有缺陷 - AI缺乏真正的常识理解能力 其学习本质是基于海量数据的概率统计 无法理解光合作用、植物分类或生长规律等基础科学知识[13] - 技术存在明显的视觉生成缺陷 在绘画领域长期存在"画不好手"的问题 导致公共场合出现六指模特等违背常识的图像[15][17] - 生成内容常出现元素拼凑错误 包括"漂浮的手提包"等违反物理规律的图像 这些问题在电商平台频繁出现[24] 电商与外卖行业的AI应用乱象 - 电商平台大量使用AI生成虚拟模特 根据大数据生成身材完美、气质绝佳的假人模特 导致消费者收到实物后产生巨大心理落差[19] - 外卖商家普遍采用AI生成虚假门店图像 将不足10平方米的小厨房包装成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网红餐厅 线上线下面貌完全不符[26][39] - 已形成完整的AI图像生成产业链 输入"温馨餐厅"等关键词几秒钟即可出图 第三方提供"包过审"服务 价格仅需几十元[37] 消费者恶意利用AI技术的行为 - 部分买家通过AI技术伪造商品损坏证据 将商家原图添加裂缝、霉斑、污渍等瑕疵 配合"仅退款"要求实现白嫖目的[42] - 技术应用已从静态图片升级到动态视频 在AI视频中出现物理逻辑崩坏现象 如突然多出手等明显漏洞[44] - 平台审核系统存在缺陷 有时会自动通过明显伪造的AI内容 导致商家面临钱货两空的损失[44] 行业监管与风险警示 - 央视新闻明确发文提醒 利用AI伪造商品损坏图恶意退款可能触犯诈骗罪 已有监管机构开始介入此类问题[44] - AI技术虽能提升效率但绝非万能钥匙 品牌需要加强审核与把关机制 在AI时代这些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要[49] - 技术正在重塑"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 消费者需要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对过于完美或离奇的画面保持警惕[49]
花生上树了?AI竟然敢这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