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603719)
搜索文档
休闲食品板块11月20日跌2.33%,南侨食品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7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20 17:09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在报告交易日下跌2.33%,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4%,深证成指下跌0.76% [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下跌,领跌股为南侨食品,跌幅达9.37% [1] - 板块整体资金呈净流出状态,主力资金净流出1.78亿元,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入6042.72万元和1.18亿元 [1]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南侨食品跌幅最大,收盘价19.05元,成交量17.55万手,成交额3.50亿元 [1] - 万辰集团股价最高,为168.22元,跌幅3.10%,成交额3.11亿元 [1] - 三只松鼠成交量为8.15万手,成交额为1.91亿元,股价下跌2.85%至23.22元 [1] - 黑芝麻成交量最大,为22.45万手,成交额1.42亿元,股价下跌2.80%至6.26元 [1] 个股资金流向 - 立高食品是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净流入590.18万元,占比6.40%,同时游资净流入726.88万元,占比7.88% [2] - 紫燕食品和麦趣尔主力资金净流入额极小,分别为4.24万元和4364.00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0.07%和0.01% [2] - 元祖股份资金流向分化显著,主力净流出365.38万元,游资净流出1454.83万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入1820.21万元,占比达22.51% [2] - 青岛食品是唯一游资净流出的个股,净流出225.54万元,同时主力净流出217.80万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入443.34万元 [2]
便宜零食,到底便宜了谁?
远川研究所· 2025-11-19 21:14
文章核心观点 - 休闲零食行业的主导力量正从传统电商品牌(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转向新兴的量贩零食店渠道(如鸣鸣很忙、万辰集团)[6][13] - 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渠道结构的洗牌,量贩零食店通过极致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模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8][13] - 量贩零食店的繁荣依赖于加盟商网络和白牌/小牌供应商,但当前行业已出现供给过剩和激烈竞争迹象,未来可能面临整合[30][31] 零食行业渠道演变 - 零食行业门槛低且市场分散,前五大公司市占率合计仅5.9%,产品同质化严重,渠道价值大于商品本身[8] - 早期电商红利期,品牌如百草味线上转型后销售额一年达2600万,五年增长43.7倍,三只松鼠曾实现投100元广告卖200元产品的高效转化[8] - 随着线上流量见顶,阿里电商获客成本在2017-2022年间翻了12倍以上,品牌利润承压,三只松鼠2022年净利润从4.11亿下滑至1.29亿,良品铺子连跌三年至去年净亏损4610万[9] 量贩零食店崛起 - 2024年量贩零食店渠道占比达37%,超越电商(20%)和商超(22%),全国门店数超4万家,其中“鸣鸣很忙”有1.6万家门店[13][15] - 量贩店SKU约2000个,价格比商超低20%-75%,比便利店低44%-85%,比电商便宜7%-59%,通过直接向工厂采购削减中间环节实现低价[18][20] - 门店布局聚焦下沉市场,“鸣鸣很忙”近六成门店位于县城与乡镇,加盟模式推动快速扩张,回本周期仅1-2年,整体加盟费用在60万-70万之间[21][22] 量贩模式的关键要素 - 加盟商是扩张主力,“鸣鸣很忙”99.9%门店为加盟店,选址标准细化至街道方位和台阶限制,确保加盟商盈利[21][22][24] - 白牌和小牌产品在货架中占比高达60%-65%,其毛利率是品牌零食的两倍以上,是量贩店盈利的主要来源[26] - 量贩店通过小箱规货物实现高周转,例如目标15天卖完货物,对比传统商超两个月,鸣鸣很忙毛利率不足10%但净利率可达3.1%[2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量贩零食店形成“很忙系”(鸣鸣很忙)和“万辰系”(万辰集团)两大阵营,竞争激烈时鼓励在对手门店100-200米内开店并提供补贴[30] - 过度扩张导致门店关闭,2024年鸣鸣很忙有273家加盟店停运,2025年上半年万辰集团关闭290家门店[30] - 头部企业开始推出自有品牌(如鸣鸣很忙的“红标”和“金标”),转向精细化运营,可能挤压原有白牌供应商的生存空间[31]
良品铺子 x 央视新闻:一颗云南坚果,“大” 写中国自信
中国食品网· 2025-11-18 16:58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深度介入上游原料产业,建立严格标准并推动科学化、规模化种植,探索出多方共赢的产业路径 [1] - 公司以市场反馈驱动上游升级,将“土特产”转化为高品质健康食品,实现进口坚果的国产化替代与价值超越 [2][6][17] - 公司通过“三产融合”打造“一品一链”生态网络,旨在将原产地“土特产”变成“金招牌”,助力乡村振兴 [17][20] 云南夏威夷果产业发展 - 云南夏威夷果种植面积占全球47%,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4] - 2024年临沧市坚果青皮果产量达30.8万吨,干壳果产量12.0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01.6亿元,较2023年增长71.04% [13] - 临沧坚果带动全市8县区74.45万种植户人均年增收1086元,并远销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13] - “临沧坚果”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实现从“洋种子”到“土特产”的蜕变 [13][15] 公司对产业链的赋能举措 - 公司联合本地供应商,从制定种植标准、推动科学化管理到建立原料分级体系,系统性赋能产业链 [10] - 公司以高于市价1–2元/公斤收购优质原料,让果农“种得好=赚得多”,提振种植信心 [11] - 公司将果仁直径、坏籽率等中国消费者关注的指标纳入品控核心,以市场反馈驱动上游升级 [10] - 公司通过技术赋能和订单保障带动产业从“零星种植”升级为“规模经营” [13] 产品价值提升与品牌打造 - 公司推出的“云南普洱西盟富硒夏果”产品,每100克含硒20.0微克,约为富硒大米的1.3倍,实现品质超越 [6] - 西盟红土硒含量高达0.32mg/kg,结合年日照近2000小时等自然条件,出产的夏威夷果个大饱满还富硒 [4] - 产品以“富硒营养、大果规格、新鲜速达”三大优势,实现对进口坚果的品质超越与价值升维 [6] - 以“临沧大大夏果”为例,只选用直径≥28mm的特大果,100克果仁蛋白质含量相当于普通牛奶的2倍 [18] 未来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启动“寻味中国好原料”计划,首站聚焦秭归脐橙、洪湖莲藕等7地特色物产 [20] - 未来计划深入全国50个原产地产区,再建10个核心原料基地,打造全产业链价值闭环 [20] - 公司跨越一二三产业,筑牢产业能力与品牌能力,引领国内休闲零食行业本土供应链成长 [20] - 产业自信催生文化自信,坚果成为继普洱、咖啡之后云南的又一张亮眼新名片 [15]
休闲食品板块11月18日跌1.9%,万辰集团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2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18 16:04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在报告交易日下跌1.9%,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81%,深证成指下跌0.92% [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下跌,领跌公司为万辰集团,跌幅达3.24% [1] - 板块整体资金呈净流出状态,主力资金净流出2.2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3115.13万元 [1] 个股价格与交易表现 - 万辰集团收盘价为174.91元,跌幅3.24%,成交量为1.38万手,成交额为2.42亿元 [1] - 立高食品收盘价为41.91元,跌幅3.19%,成交量为2.95万手,成交额为1.24亿元 [1] - 盐津铺子收盘价为74.60元,跌幅2.89%,成交量为2.75万手,成交额为2.06亿元 [1] - 麦趣尔收盘价为10.05元,跌幅2.62%,成交量为8.26万手,成交额为8253.36万元 [1] 板块资金流向明细 - 煌上煌主力资金净流入63.29万元,主力净占比1.00%,但游资净流出222.12万元 [2] - 洽洽食品主力资金净流出82.15万元,主力净占比-0.89%,散户资金净流入552.42万元,散户净占比6.00% [2] - 万辰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出94.46万元,主力净占比-0.39%,但游资净流入1437.69万元,游资净占比5.94% [2] - 紫燕食品主力资金净流出534.15万元,主力净占比-12.78%,为表中主力净流出占比最高的公司 [2] - 劲仔食品主力资金净流出575.58万元,主力净占比-12.39% [2]
顶级资本正在“抄底”消费
新浪财经· 2025-11-16 10:14
近期消费赛道并购活动 - CPE源峰与美国餐饮品牌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 [1] - 大钲资本被传正在评估对英国连锁咖啡品牌Costa Coffee的潜在收购要约 [1] - 博裕资本拿下星巴克中国60%股权 [1] - KKR收购国民汽水品牌大窑汽水的交易正式落地 [1] 消费市场宏观表现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低于2019年的8% [1] - 当前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价格总体低位运行 [1] 消费类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分化显著 [2] - 白酒行业龙头贵州茅台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增速较过去几年双位数增长放缓 [2] - 西式快餐龙头百胜中国第三季度总收入3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经营利润同比增长8%,增速较一季度和二季度回落 [2] - 乳制品龙头伊利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05.64亿元,同比增长1.71%,归母净利润104.26亿元,同比下降4.07% [2] - 部分中小食品饮料企业如香飘飘、莫高股份、良品铺子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2] - 部分细分领域如功能饮料龙头东鹏饮料、奶酪品牌妙可蓝多保持高速增长 [2] 消费需求变化趋势 - 市场对食品饮料产品的品质、健康属性、个性化等要求日益提高 [3] - 需求的多元化与差异化趋势愈发明显 [3] 资本逆势布局消费品牌的核心逻辑 - 标的企业现金流充沛,具备稳健基础,例如星巴克2023财年和2024财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在60亿美元以上,2025财年为47.48亿美元 [4] - 标的企业品牌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且已形成成熟的门店网络 [5] - 当前消费市场处于周期性低谷,品牌出现增长瓶颈,资本具有较大的议价空间 [5] - 消费赛道资源会向头部集中,中国庞大市场具备诞生大品牌的土壤 [5] 消费企业当前核心困境 - 不理解新消费人群 [6] - 对新营销方式持封闭态度 [6] - 不够包容新的组织形态 [6] 未来消费市场三大趋势 - 性价比创新,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实用价值 [6] - "小确幸"消费,能带来即时愉悦感的小众产品受青睐 [6] - 自我完善类消费,健康投资、知识付费、养老产品等领域增长迅速 [6] 资本退出路径变化 - 资本更倾向于"持久战",通过设计优先分红条款获得回报,上市不再是唯一退出标尺 [7] - 并购退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与产业基金合作为优质资产找到产业归宿 [7]
休闲食品板块11月13日涨0.21%,元祖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5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13 16:44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在11月13日整体上涨0.21%,表现弱于上证指数(上涨0.73%)和深证成指(上涨1.78%)[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元祖股份以3.98%的涨幅领涨,而万辰集团跌幅最大,为-1.98%[1][2] 领涨个股表现 - 元祖股份收盘价为13.58元,上涨3.98%,成交量为13.25万手,成交额为1.79亿元[1] - 西麦食品收盘价为24.80元,上涨3.16%,成交量为5.46万手,成交额为1.34亿元[1] - 良品铺子收盘价为12.91元,上涨1.25%,成交量为5.27万手,成交额为6747.70万元[1] 资金流向分析 - 休闲食品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和游资净流出状态,主力资金净流出1.54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9375.3万元[2] - 散户资金呈现净流入状态,净流入金额为2.48亿元[2] - 元祖股份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671.52万元,主力净占比达9.33%,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均为净流出[3] - 盐津铺子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779.07万元,同时获得游资资金净流入1091.33万元[3] 个股交易活跃度 - 来伊份成交最为活跃,成交量达14.64万手,成交额为2.02亿元[1] - 三只松鼠成交量达10.99万手,成交额为2.70亿元[1] - 盐津铺子成交额为3.90亿元,万辰集团成交额为3.53亿元,显示较高市场关注度[2][3]
休闲食品板块11月12日跌0.01%,桂发祥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7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12 16:42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当日微跌0.01%,表现略弱于上证指数(下跌0.07%)和深证成指(下跌0.36%)[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10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下跌,其中甘源食品以2.97%的涨幅领涨,桂发祥以2.26%的跌幅领跌[1][2] 领涨个股表现 - 甘源食品收盘价61.63元,涨幅2.97%,成交额2.67亿元,成交量4.32万手[1] - 立高食品收盘价44.62元,涨幅1.36%,成交量4.26万手[1] - 煌上煌收盘价13.00元,涨幅1.17%,成交量8.94万手,成交额1.15亿元[1] 领跌个股表现 - 桂发祥收盘价14.30元,跌幅2.26%,成交量27.31万手,为板块内成交量最大个股[2] - 紫燕食品收盘价19.27元,跌幅2.18%,成交额5819.32万元[2] - 有友食品收盘价13.48元,跌幅2.11%,成交额1.64亿元[2] 板块资金流向 - 休闲食品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和游资净流出,主力资金净流出1.71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7822.08万元[2] - 散户资金净流入2.49亿元,与主力资金流向形成反差[2] - 甘源食品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770.19万元,主力净占比6.62%,为板块内最高[3] - 来伊份和立高食品分别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028.54万元和1002.01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3.75%和5.28%[3]
良品铺子陷“渠道萎缩+价格下降”负循环控制权转让终止后如何自救?
新浪科技· 2025-11-11 17: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41.4亿元,同比下降24.4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亏损约1.2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939万元 [1] - 公司营收自2024年二季度起已连续下滑六个季度,并连续亏损六个季度 [1]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三季度的接近29%下滑至2025年三季度的24.96% [3] - 2025年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高达24.27%,费用率合计达到28.71% [3] -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4.96%,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 [4] 渠道与运营状况 - 公司渠道结构较为均衡,2024年电商渠道收入占比41%,加盟门店占比26%,直营门店占比24%,团购业务占比8% [3] - 电商渠道收入从2022年开始下滑,2024年电商渠道收入相比2021年已萎缩近40%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关闭门店259家,总门店数减少至2445家 [4] - 公司已陷入“渠道萎缩+价格下降”的负循环 [2][4] 战略调整与市场挑战 - 公司自2018年起定位“高端零食”,为A股“高端零食第一股” [3] - 2023年11月公司启动大规模降价并开始关闭加盟门店,导致销售萎缩和毛利率下滑 [3] - 公司“高端化”和“渠道扩张”两大战略引擎在终端需求疲弱和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同时熄火 [3] - 在A股11家休闲零食公司中,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降幅远超行业中值 [1] - 2025年前三季度,同行业盐津铺子、来伊份、三只松鼠营收均录得正增长,公司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排倒数第一 [6] 财务状况与股东变动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增长6%至2.81亿元,存货金额为3.9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回款大幅减少 [4] - 上市前投资机构进行“清仓式减持”,高瓴旗下机构持股11.67%,解禁后持续减持并于2023年后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 [5] - 今日资本旗下达永有限公司自2023年5月17日开始减持 [5]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自2023年5月开始减持并进行大比例股份质押,截至2025年8月持股35.23%,累计质押比例高,2023年以来多次补充质押 [5] - 公司总市值从上市后一度超过300亿元持续下跌至约50亿元 [4] 控制权变动 - 2025年5月,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与广州轻工签订协议,拟以每股12.42元转让19.69%股份 [6] - 2025年7月,控股股东转而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签署新的股份转让协议 [6] - 广州轻工就股权转让纠纷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宁波汉意所持79,763,962股股份被冻结 [6] - 2025年10月,公司公告终止控制权转让,原因为协议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 [6] - 股权司法冻结、高比例质押及转让终止使现有控股股东控制权岌岌可危 [6]
良品铺子陷“渠道萎缩+价格下降”负循环 控制权转让终止后如何自救?
新浪财经· 2025-11-11 16:17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41.4亿元,同比下降24.45% [1] - 前三季度亏损约1.2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939万元 [1] - 营收已连续下滑六个季度,连续亏损六个季度 [1] - 在A股11家休闲零食上市公司中,收入和净利润降幅均远超中值 [1] 盈利能力与成本分析 -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4.96%,较2023年同期的接近29%持续下滑 [2][3] - 毛利率同比下滑了1.88个百分点 [3] - 销售费用率高达24.27%,费用率合计达到28.71% [2] 渠道与运营状况 - 电商渠道收入占比41%,加盟门店占26%,直营门店占24%,团购占8% [3] - 电商渠道收入相比2021年已萎缩近40% [3] - 今年上半年净闭店259家至2445家,相比2022年高峰的3226家减少了24% [3] - 公司陷入“渠道萎缩+价格下降”的负循环 [1][4]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应收账款增长6%至2.81亿元,存货金额为3.9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4] - 三季末账面现金减少到4.08亿元,短期借款为2.4亿元,现金短债比大幅下滑 [4] 战略转型与市场竞争 - 公司曾以“高端零食”为战略方向,但“高端化”和“渠道扩张”两大引擎熄火 [2] - 从2023年11月起启动大规模降价并关闭加盟门店,导致销售萎缩和毛利率下滑 [2] - 在量贩零食店和需求疲弱的压力下,公司已掉队,同行业多家公司营收录得正增长 [7] 市值与股东变动 - 总市值从上市后一度超过300亿元下跌至目前约50亿元 [5] - 高瓴旗下机构已清仓减持完毕,达永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30.3%降至18.16% [5][6]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累计质押其持股的53.72%,且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 [6][7] 控制权变动 - 控股股东与控制权转让予长江国贸的计划已终止,主要因协议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 [7] - 此前与广州轻工达成的股份转让协议因纠纷引发诉讼和股份冻结 [6][7] - 控制权不稳定给公司蒙上不确定性阴影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