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人形机器人量产不是数字堆积,而是技术、需求与成本的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50亿美元 [2] - 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71% [2]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演进 - 全球科技巨头(微软/英伟达/亚马逊/OpenAI/软银)通过投资或研发加速入局 [2] - 行业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演进 成为工业场景核心方向 [3][4] - 人形机器人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学科交叉 [4]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具备52自由度仿生躯体和15公斤负载搬运能力 [5][6] - 开发自主换电技术解决续航问题 支持连续作业并降低人力维护成本 [5] - 采用纯RGB双目视觉方案提升工厂环境适应性 [5] - 推出智能体技术Co-Agent实现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协同搬运/分拣/操作/质检) [6] - 仿真环境下支持千台机器人并发运行 [6] 公司商业化进展与产能规划 - 2023年12月29日成为港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 - 2025年4月签订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7] - 2025年7月中标觅亿汽车9051.15万元采购项目 创全球单笔中标金额纪录 [7] - 2025年产能预计达1000台 交付数百台 2026年目标交付数千台 2027年力争万台级交付 [7] - 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比亚迪/富士康/顺丰等企业合作推动工厂实训 [5][7] 实训成效与性能提升 - 在比亚迪工厂实训使效率提升100% 稳定性提升30% [7] - 在富士康完成第一阶段物流搬运任务 第二阶段将扩大覆盖区域 [7] - 通过实训优化关节稳定性/电池续航/软件系统稳定性/定位导航/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 [7] 财务表现与战略重心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8] - 毛利2.17亿元 同比增长17.3% [8] - 期内亏损4.4亿元 同比减亏18.5% [8] - 现阶段重心为交付落地与产业价值创造而非盈亏平衡 [9] 行业量产挑战与趋势判断 - 特斯拉Optimus项目因关节电机过热/灵巧手载重不足/电池续航问题可能延期5000台量产目标 [8] - 行业量产需平衡技术/需求/成本三要素 强调应用场景价值实现 [8] - 人形机器人已具备爆发式增长的技术/产业链/市场成熟度条件 [8] 应用场景发展路径 - 商业化路径分三步:工业场景辅助→商业场景落地→家庭陪伴场景 [10] - 家庭级应用因技术与成本限制需更长时间成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