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15.67亿元 同比下滑6.9% 销量与价格均出现低个位数下滑 [1] - 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7%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3.4%达35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4%至20.46亿元 净利率下滑0.6个百分点 [2] - 联营企业亏损导致5.45亿元账面亏损 剔除该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可与去年同期持平 [1][2] 业务结构分析 - 液态奶业务同比减少11.2%至322亿元 营收占比下降3.8个百分点至77.4% [7] - 低温业务保持21年市场份额第一 鲜奶实现20%以上增长 [8] - 冰淇淋和奶酪业务同比增幅均超10% 奶粉板块增长2.5% [9] - 新兴业务合计占比仍不超四分之一 [10] 行业环境状况 - 奶牛存栏量自2024年起持续下降 2025年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 [3] - 上半年牛奶产量实现0.5%同比增长 奶价持续在每公斤3元徘徊 [3] - 液态奶销售额1-5月同比下滑7.5% 6月降幅扩大至9.6% [7] - 周期实质性反转节点预计推迟至2026年 [4] 竞争格局变化 - 蒙牛液态奶半年度营收较两年前高位萎缩近百亿元 伊利同期减少63亿元 [7] - 两大巨头液奶市场份额差距两年间扩大40亿元 [8] - 中小乳企因原奶价格走低更主动加入价格战 头部企业承担较高喷粉处理成本 [11] - 传统商超渠道式微 份额被线上平台/仓储会员店/零食量贩渠道/即时零售瓜分 [11] 经营策略调整 - 资本开支同比降幅扩大至40% 减少6亿元至10亿元 [13] - 以12亿元出售新西兰奶粉工厂100%股权 [13] - 存货周转天数降至36天 较去年同期缩短4.3天 [14]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约10亿元至116.14亿元 销售费用率降0.5个百分点 [14] - 员工总数从4.1万人压缩至3.88万人 [14] 盈利能力管理 - 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 [15] - 目标持续实现每年30-50个基点的经营利润率扩张 [15] - 奶粉/冰淇淋经营利润率仍低于常温业务 预计未来两至三年有望反超 [16] - 全年经营利润率预计与去年持平 下半年将面临下行压力 [17] 产品创新举措 - 上半年推出上百款新品 覆盖全品类矩阵 [19] - 常温事业部推出72款新品 鲜奶板块上市15支新品 冰品上市20余支创新产品 [19] - 强调"三喝"战略:质价比/高端化/功能性产品 [19] - 推动消费习惯由"喝奶"向"吃奶"转变 [19] - 成立面向B端的"奶立方"事业部 服务星巴克/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客户 [19][20] 渠道转型布局 - 针对京东/天猫/拼多多/胖东来/盒马/山姆等平台推出渠道定制化产品 [19] - 部分新品表现突出:冠益乳早8吨吨桶成为山姆爆款 特仑苏200ml限定装月销破1亿元 [19] - 从传统供应商向解决方案共创伙伴转型 提供定制化乳品应用解决方案 [19] 长期发展战略 - 向乳制品精深加工拓展 推动全产业链升级与价值提升 [20] - 2024年中国进口乳品277万吨 折合原奶约1700万吨 [20] - 黄油/炼乳/乳蛋白进口量持续上升 显示高附加值原料领域存在发展空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