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80亿元,同比下降2.59% [1] - 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下降28.93% [1] - 业绩下滑主要受行业周期调整及军品订货合同未达预期影响 [1] 产品结构 - 航空机载系统仍是核心收入来源 [1] - 民品及非航业务占比提升,反映民用航空、低空经济领域拓展成效 [1] - 主动调整订单结构,减少低毛利传统军品,增加高附加值民品及维修服务 [1] 财务状况 - 应收账款266.82亿元,较年初增加13.68%,主因军品回款周期延长 [2] - 存货169.75亿元,增长8.48%,反映订单备货增加 [2] - 销售毛利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25.51%微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6.37% [2] - 研发费用率升至8.79%,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 [2] -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0.6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61亿元显著改善 [2] - 合同负债11.31亿元,同比减少23.84%,预示后续订单交付压力 [2] 核心竞争力 - 航空机载技术国内领先,多项新研项目通过认证,部分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产业布局优化,军品、民机、先进制造三轮驱动,C919等民机配套份额提升 [3] - 完成与机载公司重新签署《托管协议》,整合关联业务资源 [3] - 推进股份回购计划,拟3-5亿元用于股权激励 [3] 研发与产能 - 电磁阀类、航空电力系统等募投项目进展顺利,达产后将形成新增长点 [3] - 在乡村振兴投入0.19亿元,彰显社会责任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2亿元、13.39亿元,前值23.72亿元、26.72亿元 [3] - 新增2027年预期15.82亿元 [3] - 对应PE分别为54倍、46倍、39倍 [3]
中航机载(600372)2025年中报点评:持续增强技术优势 推动先进科技向新质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