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滨海投资2025年中期业绩展现出较强经营韧性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至1.73亿港元 在行业消费量下降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1] - 公司通过毛差修复与成本优化驱动盈利增长 城镇燃气平均毛差提升至0.50元/立方米 综合毛差升至0.44元/立方米[1] - 财务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综合融资利率下降82个基点至4.67% 融资成本减少2914万港元 资产负债率降至69.99%[2] - 业务呈现短期承压长期向好态势 二季度销气量同比回升13% 增值服务收入与毛利均增长7%[2] - 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十四五规划与油气七年行动计划收官年推动气源保障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管网改造[3] - 股东背景与业务布局形成竞争优势 天津泰达持股42.18%提供政府资源 中石化持股29.52%保障气源稳定[4] 盈利表现 - 归母净利润达1.73亿港元 同比增长3% 超越行业平均表现(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0.9%)[1] - 毛差持续改善 城镇燃气平均毛差同比提升0.07元/立方米至0.50元/立方米 综合毛差同步升至0.44元/立方米[1] - 成本优化效果显著 通过居民用气顺价(覆盖83%民用气总量)缓解气价倒挂 上游气源结构优化实现采购成本节省超900万元人民币[1] 财务管控 - 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综合融资利率降至4.67% 较去年同期下降82个基点 融资成本同比减少2914万港元[2] - 债务结构持续优化 美元债务占比从20%降至18% 全额偿还2.2亿人民币高息银团贷款(固定利率6%)[2] - 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至69.99% 财务健康度提升 上半年已达成全年融资成本减少2000万元人民币目标[2] 业务运营 - 销气量呈现复苏趋势 中期总销气量11.4亿立方米(同比降14%) 但二季度销气总量同比回升13%(管销气增长17%)[2] - 下游需求逐步回暖 秦皇岛北方玻璃等重点项目通气运营 工业与电厂用气量提升[2] - 增值服务表现亮眼 自2025年起纳入主营业务 中期收入与毛利均同比增长7% 泰悦佳燃气具/保险服务/非居维保毛利分别增长91%/14%/61%[2] 行业环境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十四五规划与《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收官年推动天然气上游开发 国产气与管道气供应稳步增长[3] - 基础设施投资加速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城市燃气地下管网改造 多家子公司申报项目获批[3] - 行业机制持续完善 居民用气顺价机制向全国推广 有助于解决民用气价倒挂问题 毛差修复具备可持续性[3] 竞争优势 - 股东背景强大 第一大股东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持股42.18%)提供政府资源与信用支持 第二大股东中石化长城燃气(持股29.52%)保障气源稳定性[4] - 业务布局全国化 燃气项目覆盖全国八省二市共40家子公司 形成天津核心区域深耕与外埠区域(河北/山东/江苏等)扩张格局[4] - 科技创新能力突出 附属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智能燃气设备研发与管网巡检体系完善[4] 发展前景 - 新业务增长点明确 9月底电商平台上线有望进一步打开增值服务收入空间[2][4] - 估值具备吸引力 预期市盈率不足7倍 预期股息率约7.2%[4] - 关键指标可期 三季报披露的销气量与财务费用压降进展若超预期 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4]
滨海投资2025年中期业绩:展现经营韧性 压降融资成本 现价估值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