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佛塑科技: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申请的审核问询函回复之专项核查意见

交易背景与目的 - 上市公司拟收购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 标的资产与上市公司同属高分子薄膜材料领域 本次交易旨在切入锂电池隔膜领域 [1][3] - 上市公司定位为广新集团旗下新材料领域重要上市平台 专注新能源、电工电气、光电显示、医疗卫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 [4][14] - 标的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研发、生产和销售 [17] 协同效应分析 - 产业链协同:双方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存在重叠(如均向大韩油化采购聚烯烃 设备供应商均包括德国布鲁克纳、日本制钢所等) 整合采购需求可增强议价能力并降低采购成本 [4][5][15] - 生产工艺协同:双方均采用"熔融挤出→双向拉伸→冷却定型"工艺路线 可共同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产品良品率与生产效率 [6][16] - 设备协同:核心产品均使用双向拉伸工艺 产线设计遵循"挤出-拉伸-定型"架构 可在设备维护、改造、升级方面相互赋能 提升设备综合性能 [7][8][16] - 技术协同:在原料端可通过材料科学融合优化隔膜产品性能 推进关键原材料国产化替代 在生产端可共享薄膜加工工艺专利优化生产流程 在设备端可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化隔膜产线 [9][10][16] 收购必要性 -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标的公司所属行业为塑料薄膜制造 属于《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确定的新材料产业 不存在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或"跨界收购"行为 [12][13] - 战略发展需求:通过收购切入锂电池隔膜领域 丰富新能源领域产品布局 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14][16] - 资源整合优势:交易后可依托上市公司平台建立直接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 提升企业知名度并拓宽客户资源 [15][17] 整合管控安排 - 人员安排:交易不涉及标的公司员工劳动关系变更 原经营管理层继续担任主要高级管理人员 确保核心团队在业绩承诺期(2025-2027年)持续任职 [17][18] - 业务整合:将锂电池隔膜纳入新能源材料业务板块 凭借双方协同性扩大业务规模并提高经营业绩 [19][20] - 财务管控:标的公司纳入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体系 实施统一财务制度、预算管理、资金结算及融资担保管控 委派财务总监加强监督 [20] - 资产与机构管理:保持标的公司资产相对独立性 通过ERP、PLM、CRM等系统提升数字化管理覆盖广度与深度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21][22] 标的资产经营状况 - 2024年亏损原因:行业供需阶段性失衡导致隔膜价格下降(湿法基膜价格从2023年1.4元/平方米降至2024年0.85元/平方米) 新增产线转固致折旧费用增长(从2023年293.2百万元增至530.86百万元) 设备及工程贷款致财务费用增长(利息支出从111.99百万元增至221.43百万元) [23] - 2025年上半年已扭亏为盈:受益于行业供需改善、价格趋稳及超薄高强隔膜出货量提升 [23][24] 行业分析 - 市场需求: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 中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41.7%) 预计2027年中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达360亿平方米(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17.5%) [25][27] - 竞争格局:2024年中国湿法隔膜行业前五大企业市占率87% 标的公司全球市占率15.6%(排名第二) 中国市占率18%(排名第二) [28][34][35] - 技术迭代趋势:隔膜向轻薄化(基膜厚度向3μm及以下演进)、适配快充技术(提升孔隙率、降低曲折度)、高安全性(提升抗拉强度与耐热性)方向发展 [30][31] - 产能状况: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国在建湿法隔膜产能合计63.6亿平方米 行业扩产积极性较低 预计2025-2027年新增产能约135亿平方米 [29] 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 - 技术优势:掌握超薄高强隔膜制造技术(2024年5μm产品市占率63%)、微孔制备技术等 拥有境内授权专利302项及境外授权专利7项 [36][38][39] - 客户资源: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头部锂电池厂商建立稳定合作 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76.73% [35][45] - 设备与产能优势:超70%产能为2023年后投产的先进大宽幅设备 2027年产能预计达70.99亿平方米(约为2024年2倍)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