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与港股市场关系演变 - 2024年以来A股与港股走出罕见"交替领跑"行情,打破传统联动模式 [1] - 2024年一季度港股率先开启反转行情,恒生指数季度涨幅领先A股主要指数 [2] - 2025年前5个月港股表现持续强于A股,AH股溢价指数持续收窄至6月底120点左右,创近年新低 [2] 南向资金流动特征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重构港股定价逻辑,推动市场生态从"外资主导离岸市场"向"内资在岸化"转型 [1][2] - 2025年港股通投资风格偏重成长风格,非必需消费占比52%、资讯科技业占比16%,合计吸引70%港股通资金 [4] - 主动型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例2025年6月底达17.5%,创历史新高 [6] 港股市场结构变化 - 消费、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流通市值总额达169052亿港元,占港股流通市值比例从2024年49.0%升至2025年8月52.3% [3] - 金融业、电讯业和能源业等高股息行业吸引港股通资金流入,截至2025年8月25日占港股通净流入额约25% [3] - 市场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恒生综指日换手率平均超0.5%,较2021-2024年均值0.35%明显改善 [6] 港股估值与资金面 - 恒生指数估值明显低于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等全球主要市场指数,凸显估值洼地效应 [7] - 主动型外资结束连续40周净流出态势,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为外资回流创造有利条件 [7]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达5.66%,与中国10年期国债利差接近4个百分点 [10] 行业投资主线 - 科技板块配置价值凸显,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显著低于全球主要科技指数 [8] - 互联网行业叙事逻辑将从"外卖内卷"转向"AI赋能",腾讯、快手等巨头中报已显现AI赋能迹象 [7][9] - 创新药板块聚焦"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提升+商业化兑现"三大主线,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实现全球突破 [10] 消费与红利板块 - 新消费板块投资逻辑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兑现,港股通资金流入非必需消费行业比例达52% [9] - 高股息资产仍是配置型资金"压舱石",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能源等优质央国企分红能力稳定 [10] - 价值股行情向业绩弹性领域扩散,券商、黄金股及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龙头企业受益政策推动 [10]
兴业证券张忆东:南向资金改写定价逻辑 港股中长期上涨趋势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