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50权重占比“超标” 寒武纪等需“瘦身”

科创50指数调整机制 - 科创50指数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此次调整实施日为9月15日[1][2] - 指数编制规则要求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 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不超过40%[1][2] - 截至9月2日寒武纪权重达15.42% 中芯国际权重达10.21% 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达46.23% 均超出编制规则上限[1][2] 寒武纪权重调整影响 - 寒武纪需从15.42%权重降至10%上限 根据1890.30亿元跟踪产品规模测算 需减持规模约100亿元[1][2] - 跟踪科创50指数的产品共72只(剔除联接基金及等额份额) 规模最大的两只ETF分别达787.95亿元和739.05亿元 另有多个产品规模接近或超100亿元[2] - 除寒武纪外 前五大权重股中其他超配标的也将迎来调整 资金可能转向权重不足成分股[4] 基金调仓操作特征 - 调仓在实施日期前完成即可 不同基金公司调仓时机存在细微差异[3] - 管理人可能根据股价判断提前小批量减持以避免集中卖出冲击股价 或提前买入追求超额收益 但需严格控制跟踪误差[3] - 调整基于指数编制规则进行 不会基于市场阶段变化调整 所有ETF需被动跟随调仓[3] 投资者应对建议 - 指数基金核心价值在于跟踪指数长期收益 非短期调仓带来的局部波动[1][4] - 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忧短期波动 应重点关注调整后指数的行业分布与业绩韧性[4][5] - 指数调整引发的资金再平衡属于常规操作 历史上有多次类似平稳过渡案例[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