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力斯:一家传统车企的转型经验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公司始于1986年从汽车零部件领域起步 2003年与东风集团合作进军整车制造领域 实现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整车制造商的转型[1] - 2016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全面进军新能源领域 2019年起与华为开展全面合作 2021年底推出联合设计的问界M5[1] - 公司长期坚持高比例研发投入 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 国内组建研发团队 构建横跨中美两地的创新网络[2] - 公司果断把握与华为合作契机 2024年营收达1451亿元 实现重要发展跃升[2] 产品交付与市场表现 - 问界系列四年实现四款高端新能源汽车量产交付 截至2025年8月全系累计交付超75万辆[3] - 问界M9累计交付量超22万辆 稳居50万级豪华车市场销冠 问界M8累计交付量突破7万辆 上市4个月蝉联40万级销量冠军[3] - 问界M5创下新品牌单车型87天销量破万的行业最快纪录[13] - 问界M7上市后仅51天开启交付 交付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60%[14] - 问界M9上市三个月登顶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冠 单车月销突破1.3万辆[15]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公司选择增程+纯电双技术路线 2016年布局增程技术研发 成为该领域开拓者[4] - 2019年率先提出"油电转化率"概念 将NVH性能纳入增程器核心评价体系[4] - 2024年推出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 综合油耗降低15% 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 热效率最高达44.8% 实际效率达到3.65kWh/L[4] - 增程器业务与25家行业伙伴合作 2024年外供销量超47万台[4] - 自主研发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 实现智能安全、多元动力、百变空间、智慧引领四大创新[5] - 平台兼容超增、纯电、超混三种新能源动力形式[5] - 通过SOA架构实现软件硬件解耦 支持功能持续迭代升级[6] -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舱内空间多场景切换[7] - 与华为深度协同搭载HUAWEI AD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体验[8] 智能制造与工厂建设 - 在重庆建设三座国际领先标准的超级工厂 形成阶梯式产能布局[9][10][11] - 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100% 机器人密度位居行业首位[10][11] - 每台车出厂前经过400多项功能、4000多条信号交互的自动化测试 不良率降至传统工厂的1/3 工效提升30%以上[11] - 构建数字化制造体系 实现不同车型混线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柔性化生产[11] 跨界合作与经济效益 - 与华为构建深度跨界融合模式 围绕技术、产品、渠道三个维度展开全方位协同[12] - 华为提供乾崑ADS智能驾驶系统、鸿蒙智能座舱和电驱控制技术 公司贡献研发、制造和服务[12] - 问界车型入驻华为旗舰店 借助华为零售网络和高净值客群资源打开高端市场[12] - 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143.0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451.76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8.49%[16] - 净利润从亏损17.29亿元转为盈利59.46亿元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7.48亿元 同比增长240.60%[16] 产业链影响与行业贡献 - 公司入选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案例" 创新实践获得国家级认可[8][1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1.98亿元 同比增长154.9% 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累计研发投入近300亿元[18] - 推出"厂中厂"模式 将一级供应商数量从约300家集成至100家左右 包含20家世界级供应链企业[18] - 增程器外供量达47万台 被25家行业伙伴采用 推动增程路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不足2%提升至18%[19] 未来发展规划 - 增程技术目标向4.0kWh/L迈进 优化低温环境下能耗表现[20] - 加大全固态电池研发投入 目标2027年实现量产装车 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20] - 构建车云一体训练平台 目标2027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在封闭场景商业化落地[21] - 推进关键组件多元布局 构建多源供应体系[22] - 加强上游资源协同与备份 建立区域供应链中心或备份产能基地[22] - 采取梯次出海战略 目标2026年海外销售占比提升至15% 2030年海外销量占比超40%[23]